摘要 | 第4-6页 |
Abstar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23页 |
1.1.1 光催化技术概述 | 第11页 |
1.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原理 | 第11-13页 |
1.1.3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1.1.4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16-19页 |
1.1.5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改性 | 第19-22页 |
1.1.6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类型 | 第22-23页 |
1.2 光催化剂的再生技术 | 第23-26页 |
1.2.1 超声技术的概述 | 第24-25页 |
1.2.2 超声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3.1 选题依据 | 第26-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Bi_(25)VO_(40)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r(Ⅵ)与超声辅助再生 | 第28-63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2.2.2 Bi_(25)VO_(40)微米正方体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1页 |
2.2.4 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r(Ⅵ)实验 | 第31-32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61页 |
2.3.1 台阶面与光滑面Bi_(25)VO_(40)光催化剂物相分析 | 第32-33页 |
2.3.2 台阶面与光滑面Bi_(25)VO_(40)光催化剂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2.3.3 台阶面与光滑面Bi_(25)VO_(40)材料的光吸收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2.3.4 台阶面与光滑面Bi_(25)VO_(40)光催化剂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5-38页 |
2.3.5 Bi_(25)VO_(40)光催化剂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38-45页 |
2.3.5.1 水热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5.2 水热温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5.3 NaOH浓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2.3.5.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43-45页 |
2.3.6 台阶面与光滑面Bi_(25)VO_(40)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性能 | 第45-50页 |
2.3.6.1 不同温度下制备的Bi_(25)VO_(40)的光催化还原性能 | 第46-47页 |
2.3.6.2 Bi_(25)VO_(40)的投加量对其光催化还原Cr(Ⅵ)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2.3.6.3 初始Cr(Ⅵ)溶液pH值对光催化还原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2.3.6.4 Cr(Ⅵ)溶液初始浓度对光催化还原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7 电子捕获实验 | 第50-51页 |
2.3.8 台阶面Bi_(25)VO_(40)光催化剂稳定性 | 第51-52页 |
2.3.9 超声辅助台阶面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再生 | 第52-56页 |
2.3.9.1 超声频率对台阶面Bi_(25)VO_(40)催化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2.3.9.2 超声功率密度对台阶面Bi_(25)VO_(40)催化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9.3 超声时间对台阶面Bi_(25)VO_(40)催化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2.3.10 光催化还原Cr(Ⅵ)机理以及超声再生机理研究 | 第56-61页 |
2.3.10.1 光催化反应后台阶面Bi_(25)VO_(40)的物相分析 | 第56-57页 |
2.3.10.2 光催化反应后的台阶面Bi_(25)VO_(40)的XPS分析 | 第57-59页 |
2.3.10.3 超声处理前后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形貌分析 | 第59-60页 |
2.3.10.4 台阶面Bi_(25)VO_(40)光催化还原Cr(Ⅵ)以及超声再生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片状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3-73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4-65页 |
3.2.2 片状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页 |
3.2.3 片状Bi_(25)VO_(40)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65-66页 |
3.2.4 光催化氧化性能评价方法 | 第6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2页 |
3.3.1 物相分析 | 第66-67页 |
3.3.2 形貌分析 | 第67-68页 |
3.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 | 第68-69页 |
3.3.4 Bi_(25)VO_(40)对ARG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 第69-70页 |
3.3.5 光催化机理 | 第70-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4.1 结论 | 第73-74页 |
4.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