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脑机交互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 脑机交互系统基本内容 | 第17-21页 |
1.2.1 脑机交互系统的组成 | 第17-19页 |
1.2.2 脑机交互系统的分类 | 第19-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脑电及眼动理论基础 | 第25-37页 |
2.1 脑电信号概述 | 第25-28页 |
2.1.1 大脑结构及功能分区 | 第25-27页 |
2.1.2 脑电信号产生及记录 | 第27-28页 |
2.2 α节律波与P300信号 | 第28-35页 |
2.2.1 α节律波 | 第28-30页 |
2.2.2 事件相关电位 | 第30-32页 |
2.2.3 P300信号 | 第32-35页 |
2.3 眼动跟踪技术及应用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多模式脑机交互系统设计 | 第37-49页 |
3.1 系统概述 | 第37页 |
3.2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系统 | 第37-41页 |
3.2.1 平台搭建 | 第37-39页 |
3.2.2 信号同步方法 | 第39-41页 |
3.3 多模式脑机交互系统与范式设计 | 第41-46页 |
3.3.1 系统构造 | 第41-43页 |
3.3.2 信号采集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3.3.3 范式设计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多模式脑机交互系统信号处理方法 | 第49-65页 |
4.1 脑电信号预处理 | 第49-52页 |
4.2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α波检测方法 | 第52-58页 |
4.2.1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与脑电信号处理 | 第53-55页 |
4.2.2 α波检测算法 | 第55-58页 |
4.3 P300信号检测及目标位置标定方法 | 第58-64页 |
4.3.1 基于分段时空降维的P300信号检测方法 | 第58-61页 |
4.3.2 基于眼动的目标位置标定方法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5-77页 |
5.1 α波检测结果 | 第65-68页 |
5.1.1 α波与非α波分类特征对比 | 第65-66页 |
5.1.2 检测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5.2 P300信号检测及目标位置标定结果分析 | 第68-75页 |
5.2.1 P300信号检测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5.2.2 目标位置标定结果 | 第73-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