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水下无线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2 海水的分类及其光学特性 | 第12-19页 |
2.1 海水的主要成分及水域分类 | 第12-14页 |
2.1.1 海水的主要成分 | 第12-13页 |
2.1.2 海水的水域分类 | 第13-14页 |
2.2 海水的光学特性 | 第14-18页 |
2.2.1 海水的吸收特性 | 第14-16页 |
2.2.2 海水的散射特性 | 第16-17页 |
2.2.3 海水的衰减特性 | 第17-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水下无线光通信信道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19-29页 |
3.1 水下光的辐射传输理论 | 第19-22页 |
3.1.1 固有光学模型 | 第19-20页 |
3.1.2 矢量辐射传输方程 | 第20页 |
3.1.3 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的一般方法 | 第20-22页 |
3.2 基于蒙特卡洛的水下无线光信道模型 | 第22-26页 |
3.2.1 蒙特卡洛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3.2.2 水下无线光信道模型参数 | 第25-26页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3.3.1 信道衰减特性的仿真结果 | 第26-27页 |
3.3.2 系统未对准情况的仿真结果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水下无线光通信电路设计及海水模拟实验 | 第29-46页 |
4.1 无线光通信系统设计目标 | 第29-31页 |
4.2 光源及接收机电路设计 | 第31-37页 |
4.2.1 LD光源特性 | 第31页 |
4.2.2 LD驱动原理及LD驱动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4.2.3 PD探测接收机原理及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4.2.4 收发模块测试 | 第34-37页 |
4.3 不同类型海水下的通信系统实验 | 第37-45页 |
4.3.1 多种模拟海水中的基带传输实验 | 第37-43页 |
4.3.2 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验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基于以太网的水下双向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 第46-54页 |
5.1 以太网协议转换电路设计 | 第46-49页 |
5.1.1 以太网协议转换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5.1.2 以太网协议转换电路测试 | 第48-49页 |
5.2 限幅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49-51页 |
5.2.1 限幅放大原理及选型 | 第49-50页 |
5.2.2 限幅放大电路设计与测试 | 第50-51页 |
5.3 以太网实时业务传输实验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