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第2章 约束理论 | 第12-17页 |
2.1 约束理论简介 | 第12-13页 |
2.1.1 约束理论的产生 | 第12页 |
2.1.2 约束理论的基本要点 | 第12-13页 |
2.2 约束理论的管理原则和改进步骤 | 第13-15页 |
2.2.1 约束理论的管理原则 | 第13-14页 |
2.2.2 约束理论用于生产系统改进的关键步骤 | 第14-15页 |
2.3 约束理论在生产管理方面的适用性 | 第15-17页 |
第3章 QR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9页 |
3.1 QR有限公司简介 | 第17-20页 |
3.1.1 企业概况 | 第17-18页 |
3.1.2 人力资源情况 | 第18-19页 |
3.1.3 经营状况 | 第19-20页 |
3.2 QR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现状 | 第20-27页 |
3.2.1 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 第20-24页 |
3.2.2 生产硬件和软件情况 | 第24-25页 |
3.2.3 生产技术人员及质量体系保证情况 | 第25页 |
3.2.4 生产管理特点 | 第25-26页 |
3.2.5 生产统计情况 | 第26-27页 |
3.3 QR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3.3.1 库存高 | 第27页 |
3.3.2 交付效率低 | 第27页 |
3.3.3 生产管理流程不规范 | 第27-29页 |
第4章 约束理论在生产管理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 第29-33页 |
4.1 国外经验 | 第29-30页 |
4.1.1 Seal公司的采购改进 | 第29页 |
4.1.2 Warren公司的供应链改进 | 第29页 |
4.1.3 Grubb公司的生产平衡改进 | 第29-30页 |
4.2 国内经验 | 第30-31页 |
4.2.1 佳运表业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改进 | 第30-31页 |
4.2.2 李宁公司的产供销改进 | 第31页 |
4.3 对QR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改进研究的启示 | 第31-33页 |
4.3.1 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更新生产管理方法 | 第31-32页 |
4.3.2 建立有效的生产管理改进激励制度 | 第32页 |
4.3.3 制定可持续改进的生产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第5章 QR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改进方案 | 第33-41页 |
5.1 生产管理改进的思路 | 第33-34页 |
5.1.1 利用约束 | 第33页 |
5.1.2 以人为本 | 第33页 |
5.1.3 管理创新 | 第33页 |
5.1.4 整体提升 | 第33-34页 |
5.2 生产管理改进的步骤 | 第34-35页 |
5.2.1 成立组织机构 | 第34页 |
5.2.2 识别与分析公司生产管理方面的约束 | 第34-35页 |
5.2.3 科学评价将要运用的资源 | 第35页 |
5.2.4 实施生产管理系统的改进方案 | 第35页 |
5.3 生产管理改进的方案 | 第35-41页 |
5.3.1 构建VMI仓库管理体系 | 第37-38页 |
5.3.2 构建TOC型计划排程体系 | 第38-39页 |
5.3.3 打造差异化物流保障体系 | 第39页 |
5.3.4 构建基于改进生产率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 第39页 |
5.3.5 SOP标准化包装作业 | 第39-41页 |
第6章 QR有限公司实施生产管理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41-43页 |
6.1 公司领导与相关方的参与和支持 | 第41页 |
6.2 规范业务流程 | 第41页 |
6.3 全员参与 | 第41-4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