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碳点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碳点的合成和表征 | 第14-19页 |
1.2.1 碳点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2.2 碳点的表征技术 | 第15-19页 |
1.3 碳点的发光机理 | 第19-22页 |
1.3.1 本征态/碳核态 | 第19-20页 |
1.3.2 表面态/边缘态 | 第20-21页 |
1.3.3 分子态 | 第21-22页 |
1.4 碳点的应用 | 第22-34页 |
1.4.1 碳点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2 碳点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 第24-27页 |
1.4.3 碳点在光学防伪方面的应用 | 第27-28页 |
1.4.4 碳点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8-29页 |
1.4.5 碳点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 第29-32页 |
1.4.6 碳点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4-38页 |
第2章 基于共轭尺寸调控理论调节碳点的发光 | 第38-48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2.2.2 蓝光碳点的合成 | 第40页 |
2.2.3 绿光碳点的合成 | 第40页 |
2.2.4 红光碳点的合成 | 第40-41页 |
2.2.5 可见区全谱段多色碳点的合成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2.3.1 碳点的结构表征 | 第41-43页 |
2.3.2 碳点的发光性质 | 第43-46页 |
2.3.3 调节碳点发光依据的机理 | 第46-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碳点的高效固态发光 | 第48-62页 |
3.1 引言 | 第48-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3.2.2 碳点的合成 | 第50页 |
3.2.3 碳点-硅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3.2.4 碳点-硅酸钠复合多色荧光粉 | 第51页 |
3.2.5 碳点-硅酸钠复合白光荧光粉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3.3.1 碳点的形貌表征与光学性质 | 第52-54页 |
3.3.2 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与光学性质 | 第54-58页 |
3.3.3 复合材料高效发光的机理 | 第58-59页 |
3.3.4 碳点白光荧光粉合成机理 | 第59-60页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碳纳米复合荧光粉的应用研究 | 第62-76页 |
4.1 引言 | 第62-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5-66页 |
4.2.2 碳点复合荧光粉制备多色LED | 第66-67页 |
4.2.3 碳点复合荧光粉制备白光LED | 第67-68页 |
4.2.4 碳点复合白光荧光粉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 | 第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4.3.1 碳点多色LED的性能 | 第68-70页 |
4.3.2 碳点白光LED的性能 | 第70-72页 |
4.3.3 碳点应用于可见光通讯的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4.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基于碳点的温度控制室温磷光的研究 | 第76-90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7-79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77-78页 |
5.2.2 碳点的合成 | 第78页 |
5.2.3 碳点@PVA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8-7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5.3.1 碳点的形貌表征与光学性质 | 第79-80页 |
5.3.2 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质与磷光性质 | 第80-84页 |
5.3.3 复合材料的磷光发光机理 | 第84-86页 |
5.3.4 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86-88页 |
5.4 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4页 |
6.1 全文小结 | 第90-92页 |
6.2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