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玻色子和费米子 | 第7-9页 |
1.2 量子系统简并气体 | 第9-11页 |
1.3 2D~+-MOT的发展及优势 | 第11-14页 |
1.4 冷原子前沿简介 | 第14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32页 |
2.1 光对原子的作用力 | 第16-17页 |
2.1.1 光压力 | 第16-17页 |
2.1.2 多普勒冷却 | 第17页 |
2.2 饱和吸收光谱学 | 第17-23页 |
2.2.1 泵浦光的消逝场 | 第18-19页 |
2.2.2 饱和吸收光谱学的原理 | 第19-23页 |
2.3 2D~+-MOT | 第23-26页 |
2.3.1 磁光阱 | 第23-24页 |
2.3.2 操作原理 | 第24-26页 |
2.4 声光效应和电光效应 | 第26-32页 |
2.4.1 声光效应 | 第27-30页 |
2.4.2 铌酸锂晶体及其电光效应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实验 | 第32-53页 |
3.1 实验装置 | 第32-39页 |
3.1.1 真空装置 | 第32-34页 |
3.1.2 用于2D~+-MOT窗的Anti-Helmholtz线圈 | 第34-35页 |
3.1.3 钾源和2D~+-MOT腔的加热系统 | 第35-36页 |
3.1.4 激光器锁频 | 第36-39页 |
3.2 ~(39)K的2D~+-MOT | 第39-44页 |
3.2.1 光路系统 | 第39-42页 |
3.2.2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3.3 ~(40)K MOT原子的调试及优化 | 第44-53页 |
3.3.1 移频光路 | 第44-45页 |
3.3.2 优化蒸汽压 | 第45-47页 |
3.3.3 光功率优化 | 第47-48页 |
3.3.4 失谐优化 | 第48-49页 |
3.3.5 梯度磁场优化 | 第49-52页 |
3.3.6 2D~+-MOT的效果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实验中相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 第53-69页 |
4.1 实验中常用电路的制作 | 第53-57页 |
4.1.1 AOM驱动电源和直流稳压电源 | 第53-55页 |
4.1.2 光探测仪器和高速探测器 | 第55-57页 |
4.2 12MHz电光调制器制作及调试 | 第57-64页 |
4.2.1 制作 | 第57-63页 |
4.2.2 调试 | 第63-64页 |
4.3 铌酸锂电光效应开关 | 第64-69页 |
4.3.1 制作过程 | 第64-65页 |
4.3.2 测试结果 | 第65-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