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公共性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1.4.2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1.4.3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总结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24页 |
1.5.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5-17页 |
1.5.2 研究对象 | 第17-23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4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 四川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公共性成因分析 | 第24-35页 |
2.1 中国古典园林的概述 | 第24-25页 |
2.2 汉传佛教概述 | 第25-28页 |
2.2.1 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历史发展演变 | 第25-28页 |
2.3 四川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发展 | 第28-30页 |
2.4 四川汉传佛教寺庙园林发展的条件 | 第30-32页 |
2.4.1 汉传佛教与当地的文化融合 | 第30-32页 |
2.5 宗教活动与各阶层人们生活的相互关系 | 第32-34页 |
2.5.1 宗教活动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 第32-33页 |
2.5.2 宗教活动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 | 第33页 |
2.5.3 宗教活动与底层人民的关系 | 第33-34页 |
2.6 汉传佛教与当地的经济融合 | 第34-35页 |
2.7 小结 | 第35页 |
3 四川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公共空间研究 | 第35-59页 |
3.1 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布局分析 | 第35-37页 |
3.1.1 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分类及布局特点 | 第35-37页 |
3.2 汉传佛教寺庙园林各空间形态的功能性研究 | 第37-49页 |
3.2.1 前导空间 | 第37-41页 |
3.2.2 宗教空间 | 第41-47页 |
3.2.3 园林空间 | 第47-49页 |
3.3 色彩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 第49-53页 |
3.3.1 东方建筑色彩 | 第49-51页 |
3.3.2 佛教寺庙园林自身色彩的演变 | 第51-53页 |
3.4 寺庙园林中的水体空间 | 第53-55页 |
3.4.1 寺庙园林中的水体作用 | 第55页 |
3.5 四川汉传佛教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研究 | 第55-58页 |
3.5.1 植物配置特点 | 第55-58页 |
3.6 小结 | 第58-59页 |
4 与其他类型佛教寺庙园林的公共性比较研究 | 第59-61页 |
4.1 与藏传佛教园林比较 | 第59-61页 |
4.1.1 藏传佛教起源与文化 | 第59-60页 |
4.1.2 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布局 | 第60-61页 |
4.1.3 藏传佛教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 | 第61页 |
4.2 小结 | 第61页 |
5 论文结论和未尽事宜 | 第61-64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未尽事宜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图片目录 | 第67-69页 |
个人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