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1 沟槽爆破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爆破漏斗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3 超深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研究工作及方法 | 第16-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某金矿露天开采概况 | 第19-26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22页 |
2.1.1 矿区地质 | 第19-21页 |
2.1.2 矿山开采现状 | 第21-22页 |
2.2 矿山开采方案 | 第22-23页 |
2.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2.3.1 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2.3.2 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2.3.3 解决方案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第26-35页 |
3.1 数值模拟及软件介绍 | 第26-29页 |
3.1.1 有限元原理 | 第26-28页 |
3.1.2 ANSYS/LS-DYNA程序简介 | 第28-29页 |
3.2 材料参数选取 | 第29-31页 |
3.2.1 炸药参数的选取 | 第29-30页 |
3.2.2 岩石参数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3 堵塞物参数的选取 | 第31页 |
3.3 模型参数的设置 | 第31-32页 |
3.3.1 起爆方式 | 第31-32页 |
3.3.2 单元算法 | 第32页 |
3.3.3 无反射条件 | 第32页 |
3.4 岩石破坏的判断准则 | 第32-34页 |
3.4.1 材料破坏强度理论 | 第32-33页 |
3.4.2 岩石破坏判定准则的选择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应力波传播及爆破漏斗数值模拟 | 第35-46页 |
4.1 岩石爆破破碎理论概述 | 第35-36页 |
4.2 柱状药包单自由面爆破模拟 | 第36-41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36-37页 |
4.2.2 柱状药包爆炸应力波的分布 | 第37-39页 |
4.2.3 岩石单元的应力峰值 | 第39-41页 |
4.3 爆破漏斗 | 第41-45页 |
4.3.1 爆破漏斗的构成要素 | 第41-42页 |
4.3.2 爆破漏斗的形成 | 第42页 |
4.3.3 爆破漏斗形状 | 第42-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不同孔径炮孔合理超深的优化 | 第46-68页 |
5.1 超深的理论概述 | 第46-47页 |
5.2 沟槽爆破单孔起爆φ140mm孔的合理超深 | 第47-57页 |
5.2.1 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5.2.2 自由面上单元应力峰值及爆破漏斗半径 | 第48-53页 |
5.2.3 分段底部单元应力峰值及岩石破坏半径分析 | 第53-57页 |
5.2.4 综合分析 | 第57页 |
5.3 沟槽爆破单孔起爆φ100mm孔的合理超深 | 第57-67页 |
5.3.1 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 第58页 |
5.3.2 自由面上单元应力峰值及爆破漏斗半径 | 第58-62页 |
5.3.3 分段底部单元应力峰值及岩石破坏半径分析 | 第62-66页 |
5.3.4 综合分析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