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构成 | 第11-14页 |
1.3 陶瓷结合剂的主要性能 | 第14-18页 |
1.3.1 烧结温度 | 第14-15页 |
1.3.2 机械强度 | 第15页 |
1.3.3 热膨胀性能 | 第15-16页 |
1.3.4 润湿包覆性 | 第16-17页 |
1.3.5 把持能力 | 第17-18页 |
1.4 陶瓷结合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1.4.1 国外陶瓷结合剂的研究与应用状况 | 第19-20页 |
1.4.2 国内陶瓷结合剂的研究与应用状况 | 第20页 |
1.5 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 第20-21页 |
1.6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 | 第22-33页 |
2.1 实验设备与原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2.1.2 实验原料 | 第22-24页 |
2.2 实验流程 | 第24-27页 |
2.2.1 制备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2.2 试样压制成型及烧结 | 第25-27页 |
2.3 结构测试及分析 | 第27-29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28页 |
2.3.2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28页 |
2.3.3 显微结构(SEM)分析 | 第28页 |
2.3.4 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分析 | 第28-29页 |
2.4 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29-33页 |
2.4.1 密度测试 | 第29-30页 |
2.4.2 热分析测试 | 第30页 |
2.4.3 抗折强度测试 | 第30-31页 |
2.4.5 线收缩率测试 | 第31页 |
2.4.6 热膨胀系数测试 | 第31-33页 |
第3章 Al_2O_3对陶瓷结合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3-51页 |
3.1 实验配方与制备工艺 | 第33-34页 |
3.2 综合热分析 | 第34-35页 |
3.3 Al_2O_3含量对陶瓷结合剂结构的影响 | 第35-43页 |
3.3.1 红外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3.3.2 陶瓷结合剂物相分析 | 第36-37页 |
3.3.3 烧结体的物相分析 | 第37-39页 |
3.3.4 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 | 第39-43页 |
3.4 Al_2O_3含量对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 第43-48页 |
3.4.1 抗折强度分析 | 第43-44页 |
3.4.2 密度分析 | 第44-45页 |
3.4.3 硬度分析 | 第45页 |
3.4.4 热膨胀系数分析 | 第45-46页 |
3.4.5 润湿包覆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3.5 陶瓷结合剂的烧结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4章 Li_2O对陶瓷结合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1-63页 |
4.1 实验配方与工艺 | 第51页 |
4.2 热分析及烧结制度确定 | 第51-53页 |
4.3 Li_2O对陶瓷结合剂结构的影响 | 第53-57页 |
4.3.1 红外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4.3.2 物相分析 | 第55-57页 |
4.4 Li_2O含量对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 第57-61页 |
4.4.1 抗折强度分析 | 第57-58页 |
4.4.2 收缩率分析 | 第58-59页 |
4.4.3 热膨胀系数分析 | 第59-60页 |
4.4.4 润湿包覆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1-63页 |
第5章 BaO对陶瓷结合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63-71页 |
5.1 实验配方与工艺制度 | 第63-64页 |
5.2 综合热分析 | 第64页 |
5.3 BaO含量对陶瓷结合剂结构的影响 | 第64-67页 |
5.3.1 红外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5.3.2 陶瓷结合剂及烧结体的物相分析 | 第65-67页 |
5.4 BaO含量对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5.4.1 抗折强度分析 | 第67-68页 |
5.4.2 热膨胀系数分析 | 第68-69页 |
5.4.3 润湿包覆性能分析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