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南城县上唐古村赣商宅居空间特征研究--以“十记十号”商宅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3-15页
        1.2.1 空间界定第13-14页
        1.2.2 时间界定第14页
        1.2.3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国外保护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保护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总结第18-19页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第19-21页
        1.4.1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2 研究目标第20-21页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5.3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2章 上唐古村商宅的地域文化背景第24-34页
    2.1 上唐古村的自然环境背景第24-26页
        2.1.1 地理条件第24-25页
        2.1.2 气候条件第25页
        2.1.3 物产资源第25-26页
    2.2 上唐古村的社会经济背景第26-29页
        2.2.1 区域历史沿革第26-28页
        2.2.2 区域经济形式第28-29页
    2.3 赣商文化背景第29-32页
        2.3.1 赣商的发展第29-30页
        2.3.2 商道与赣商产业第30-31页
        2.3.3 明清时期赣商的运行模式第31-32页
    2.4 “十记十号”商宅的背景第32-33页
        2.4.1 “十记十号”商宅的来历及组成第32页
        2.4.2 “十记十号”商宅曾经的辉煌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上唐古村整体布局及宅居平面特征分析第34-58页
    3.1 上唐古村的选址与整体布局第34-38页
        3.1.1 上唐古村的选址特征第34-35页
        3.1.2 上唐古村的村落格局分析第35-37页
        3.1.3 上唐古村传统建筑的分类及分布特点第37-38页
    3.2 上唐古村中的“十记十号”商宅第38-41页
        3.2.1 “十记十号”商宅的分布第38-39页
        3.2.2 “十记十号”商宅的现状第39-41页
    3.3 “十记十号”商宅的平面形制特征分析第41-43页
        3.3.1 “十记十号”商宅的整体形制第41页
        3.3.2 “十记十号”商宅的形制特征分析第41-43页
    3.4 “十记十号”商宅宅居空间的功能组成及特征第43-57页
        3.4.1 主屋部分功能空间第43-46页
        3.4.2 陪屋部分功能空间第46-49页
        3.4.3 庭院空间第49-51页
        3.4.4 天井空间第51-54页
        3.4.5 交通空间第54-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上唐古村赣商宅居空间组织原则及营造方式第58-92页
    4.1 空间的组织及其原则第58-70页
        4.1.1 功能组织第58-61页
        4.1.2 交通组织第61-63页
        4.1.3 尺度组织第63-65页
        4.1.4 视觉组织第65-67页
        4.1.5 防御组织第67-70页
    4.2 结构体系对于宅居空间的塑造第70-75页
        4.2.1 承重结构第71-73页
        4.2.2 围护结构第73-75页
    4.3 宅居的材料选用及构造做法第75-79页
        4.3.1 石材第75-76页
        4.3.2 木材第76-77页
        4.3.3 砖瓦第77-78页
        4.3.4 其他材料第78-79页
    4.4 装饰艺术对宅居空间的营造第79-91页
        4.4.1 装饰的部位及手法第79-87页
        4.4.2 装饰的题材及寓意第87-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上唐古村赣商宅居所反映的空间内涵第92-106页
    5.1 赣商宅居空间的文化内涵第92-95页
        5.1.1 风水学说第92-94页
        5.1.2 道法自然第94页
        5.1.3 宗族观念第94-95页
        5.1.4 宗教信仰第95页
    5.2 赣商宅居空间的生活内涵第95-97页
        5.2.1 赣商家族的家庭结构第95-96页
        5.2.2 日常生活模式及空间需求第96-97页
        5.2.3 生活空间中的心理分析第97页
    5.3 赣商宅居空间的艺术内涵第97-99页
        5.3.1 赣商的艺术追求及审美倾向第97-98页
        5.3.2 宅居空间处理的艺术手法第98-99页
    5.4 赣商宅居空间的社会人文内涵第99-105页
        5.4.1 赣商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第99-100页
        5.4.2 赣商的经历在宅居空间中的体现第100-103页
        5.4.3 赣商矛盾的商贾心理第103-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上唐古村传统建筑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建议第106-118页
    6.1 上唐古村赣商宅居价值分析第106-107页
        6.1.1 历史价值第106页
        6.1.2 科学价值第106-107页
        6.1.3 艺术价值第107页
        6.1.4 经济价值第107页
    6.2 上唐村传统民居的开发现状与不足第107-110页
        6.2.1 上唐村的开发现状第107-109页
        6.2.2 现有改造方式及不足第109-110页
    6.3 上唐村传统民居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第110-116页
        6.3.1 其他文化特色发掘第110-111页
        6.3.2 可持续保护性开发建议第111-113页
        6.3.3 “十记十号”商宅对上唐村建筑更新设计的启示第113-116页
    6.4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结语第118-120页
    1 论文主要结论第118-119页
    2 研究的不足第119页
    3 未来研究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附录一 论文图表索引第124-128页
附录二 上唐古村历史遗存分布图第128-129页
附录三 上唐古村传统建筑统计表第129-131页
附录四 上唐古村其余部分商宅测绘图纸第131-13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官员任期与辖区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90年~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
下一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为特征的产业升级对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