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管线压缩机组项目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产化意义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天然气长距离输送压缩机组设备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电驱压缩机组国产化设备研制的历程 | 第12-14页 |
1.3 变频调速技术在压缩机驱动领域的应用 | 第14页 |
1.4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管线变频电驱压缩机组系统结构 | 第16-24页 |
2.1 输气管线压缩机 | 第16-19页 |
2.1.1 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2.1.2 性能曲线 | 第18页 |
2.1.3 性能调节分析 | 第18-19页 |
2.2 变频驱动系统 | 第19-21页 |
2.2.1 高压大功率高速电动机 | 第20页 |
2.2.2 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装置 | 第20-21页 |
2.3 机组控制系统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 第24-44页 |
3.1 调速原理 | 第25-26页 |
3.1.1 变速调节系统原理 | 第25页 |
3.1.2 管网并联运行变速调节 | 第25-26页 |
3.2 变频调速系统选型 | 第26-27页 |
3.3 变频器的选择 | 第27-33页 |
3.3.1 容量的选择 | 第27-28页 |
3.3.2 对电网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拓扑结构 | 第29-30页 |
3.3.4 HMI人机界面 | 第30-31页 |
3.3.5 变频器参数 | 第31-32页 |
3.3.6 I/O接口设计 | 第32-33页 |
3.4 电机的选择 | 第33-38页 |
3.4.1 压缩机轴功率计算 | 第33-36页 |
3.4.2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 第36-37页 |
3.4.3 管线电动机特殊要求 | 第37-38页 |
3.5 系统特性 | 第38-40页 |
3.5.1 压缩机工况点 | 第38-39页 |
3.5.2 转矩-转速曲线 | 第39-40页 |
3.5.3 功率-转速曲线 | 第40页 |
3.6 辅助系统配置 | 第40-43页 |
3.6.1 高压供电供电柜的设计 | 第40页 |
3.6.2 UMD系统配置 | 第40-42页 |
3.6.3 就地/远程/上位机控制位的选择及I/O信号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功能设计 | 第44-64页 |
4.1 保护控制 | 第44-49页 |
4.1.1 系统报警、联锁保护控制 | 第44-47页 |
4.1.2 超速保护控制 | 第47页 |
4.1.3 机组临界转速振动保护 | 第47-49页 |
4.2 转速控制 | 第49-53页 |
4.2.1 调速系统原理 | 第49-50页 |
4.2.2 调速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第50-52页 |
4.2.3 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4.3 启动控制 | 第53-55页 |
4.4 停车控制 | 第55页 |
4.5 紧急故障停车控制 | 第55-58页 |
4.6 防喘振控制 | 第58-61页 |
4.7 辅助设备控制 | 第61-63页 |
4.7.1 低压配电系统 | 第63页 |
4.7.2 场站负荷分配控制 | 第6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运行效果分析 | 第64-74页 |
5.1 功能实现 | 第64-72页 |
5.1.1 HMI功能实现 | 第64-68页 |
5.1.2 飞车启动控制实现 | 第68页 |
5.1.3 数据通讯功能的实现 | 第68页 |
5.1.4 单元旁路功能的实现 | 第68-72页 |
5.2 最终试车结果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