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6页 | 
| 1.1 红外探测器 | 第12-14页 | 
| 1.1.1 红外探测器发展史 | 第12-13页 | 
| 1.1.2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 第13-14页 | 
| 1.2 InAs/G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 | 第14-19页 | 
| 1.2.1 InAs/GsSb Ⅱ类超晶格能带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 1.2.2 InAs/G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及现状 | 第16-19页 | 
| 1.3 带间级联红外探测器 | 第19-24页 | 
| 1.3.1 带间级联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 1.3.2 带间级联红外探测器发展和现状 | 第21-24页 | 
| 1.4 论文研究出发点和文章构成 | 第24-26页 | 
| 1.4.1 论文研究出发点 | 第24页 | 
| 1.4.2 文章构成 | 第24-26页 | 
| 第2章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相关理论计算 | 第26-36页 | 
| 2.1 红外探测器的特性参数 | 第26-28页 | 
| 2.1.1 响应率 | 第26页 | 
| 2.1.2 量子效率 | 第26-27页 | 
| 2.1.3 噪声等效功率 | 第27页 | 
| 2.1.4 探测率 | 第27页 | 
| 2.1.5 R_0A | 第27-28页 | 
| 2.2 包络函数近似与传输矩阵方法 | 第28-32页 | 
| 2.2.1 包络函数近似 | 第28-29页 | 
| 2.2.2 传输矩阵法 | 第29-30页 | 
| 2.2.3 Matlab编程实现 | 第30-32页 | 
| 2.3 应变的影响 | 第32-35页 |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的设计与优化 | 第36-47页 | 
| 3.1 GaSb/AlSb隧穿区的设计 | 第36-37页 | 
| 3.2 In As/AlSb弛豫区的设计 | 第37-41页 | 
| 3.3 器件电场分布模拟 | 第41-43页 | 
| 3.4 声子散射速率计算 | 第43-46页 | 
| 3.5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的制备与测试 | 第47-65页 | 
| 4.1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材料生长与表征 | 第47-50页 | 
| 4.1.1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材料生长 | 第47-49页 | 
| 4.1.2 X射线摇摆曲线测试 | 第49-50页 | 
| 4.2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单元器件的制备 | 第50-52页 | 
| 4.3 长波带间级联探测器单元器件的测试 | 第52-64页 | 
| 4.3.1 响应光谱 | 第53页 | 
| 4.3.2 黑体响应 | 第53-57页 | 
| 4.3.3 暗电流测试 | 第57-64页 | 
| 4.4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