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伏电源配电网故障特性及其保护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基于本地信息的自适应保护 | 第11-13页 |
| 1.2.2 指定接入位置求取准入容量 | 第13页 |
| 1.2.3 人工智能技术 | 第13-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光伏发电系统 | 第16-32页 |
| 2.1 光伏电池的数学建模及输出 | 第16-20页 |
| 2.1.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 2.1.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18-20页 |
| 2.2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 第20-28页 |
| 2.2.1 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 第20-23页 |
| 2.2.2 恒定电压法 | 第23-24页 |
| 2.2.3 电导增量法 | 第24-27页 |
| 2.2.4 扰动观察法 | 第27-28页 |
| 2.3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控制方式 | 第28-30页 |
| 2.4 基于IVRT的PV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含光伏电源配电网故障特性 | 第32-49页 |
| 3.1 光伏电源仿真模型 | 第32-33页 |
| 3.2 含光伏电源配电网仿真模型 | 第33-36页 |
| 3.3 配电网电流保护 | 第36-37页 |
| 3.3.1 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 | 第36-37页 |
| 3.3.2 改进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 第37页 |
| 3.4 含光伏电源配电网故障特性 | 第37-45页 |
| 3.5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电流保护的影响 | 第45-48页 |
| 3.5.1 对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5.2 对改进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影响 | 第47-4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自适应正序电压保护 | 第49-62页 |
| 4.1 发生两相短路的情况 | 第49-53页 |
| 4.2 发生三相短路的情况 | 第53-54页 |
| 4.3 方向性与选择性 | 第54-57页 |
| 4.3.1 方向性分析 | 第54-56页 |
| 4.3.2 选择性分析 | 第56-57页 |
| 4.4 仿真分析 | 第57-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基于ftu的故障定位方案 | 第62-73页 |
| 5.1 故障相对位置判别 | 第62-64页 |
| 5.2 故障相的选择 | 第64-65页 |
| 5.3 故障定位方法 | 第65-67页 |
| 5.3.1 矩阵的确定 | 第65页 |
| 5.3.2 故障信息矩阵元素确定 | 第65-66页 |
| 5.3.3 故障判别 | 第66-67页 |
| 5.4 对三相短路故障的保护 | 第67页 |
| 5.5 仿真分析 | 第67-72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