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长庆某采油厂地面系统腐蚀检测与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国内外对油田采出水腐蚀因素的研究第9-11页
        1.1.1 引言第9页
        1.1.2 采油污水的组成第9页
        1.1.3 采油污水的特点第9-11页
    1.2 油田腐蚀基本理论第11-15页
        1.2.1 腐蚀的分类第11-12页
        1.2.2 油田污水的腐蚀机理第12-15页
    1.3 油田采出水的防腐技术第15-17页
        1.3.1 选择性能合适的材料第15-16页
        1.3.2 合理设计金属构件第16页
        1.3.3 合理的使用防腐蚀涂料第16页
        1.3.4 电化学保护技术第16-17页
        1.3.5 改变介质状况第17页
        1.3.6 添加缓蚀剂第17页
    1.4 腐蚀测试方法第17-18页
        1.4.1 重量法第17-18页
        1.4.2 电化学法第18页
    1.5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8-19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0页
        1.6.1 研究内容第19页
        1.6.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20-32页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0-21页
        2.1.1 试剂的配制第20-21页
    2.2 实验分析方法第21-32页
        2.2.1 Cl~-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第22页
        2.2.2 ∑Fe和Fe~(2+)含量的测定(邻菲罗啉法)第22-23页
        2.2.3 Ca硬和总硬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第23-24页
        2.2.4 SO_4~(2-)含量的测定—EDTA法第24页
        2.2.5 CO_3~(2-) HCO_3~-、OH~-的测定第24-26页
        2.2.6 S~(2-)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2.7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第26-27页
        2.2.8 含油量的测定第27-28页
        2.2.9 细菌含量分析第28页
        2.2.10 室内腐蚀试第28-29页
        2.2.11 现场大罐腐蚀试验第29-30页
        2.2.12 扫描电镜分析第30-31页
        2.2.13 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第31-32页
第三章 华联站采出水系统腐蚀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第32-37页
    3.1 华联站采出水水质分析第32-33页
    3.2 动、静态条件下各影响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3-36页
        3.2.1 动、静态条件下无机离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3页
        3.2.2 动、静态条件下交互作用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3-34页
        3.2.3 动、静态条件下pH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4-35页
        3.2.4 溶解氧含量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5页
        3.2.5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华联站线路采出水系统腐蚀实验研究第37-45页
    4.1 线路中各站点污水水质离子分析第37-38页
    4.2 华联站线路腐蚀检测结果第38页
    4.3 细菌含量测定第38-39页
    4.4 现场大罐监测法腐蚀速率测定第39-40页
    4.5 腐蚀挂片的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第40-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华联站线路采出水的腐蚀因素灰关联分析第45-48页
    5.1 灰关联分析方法原理第45页
    5.2 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腐蚀因素的基本过程第45-46页
    5.3 灰关联分析法研究各站点采出水的腐蚀因素第46-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华联站采油污水絮凝处理研究第48-55页
    6.1 污水性质分析第48-49页
    6.2 絮凝剂优选的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6.2.1 pH调节值的优选第49页
        6.2.2 无机絮凝剂的优选第49-50页
        6.2.3 有机絮凝剂的优选第50-51页
        6.2.4 杀菌、除硫、除铁复合药剂的优选第51页
        6.2.5 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加药方式的优选第51-52页
        6.2.6 絮凝剂优选结果的验证与改进第52页
        6.2.7 处理后的水质分析第52-54页
    6.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七章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0-61页
详细摘要第6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电化学用的研究
下一篇: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地表浅层氡浓度分布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