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2.1 本质安全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1-2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7-45页 |
2.1 事故致因理论介绍 | 第27-34页 |
2.1.1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 | 第27-28页 |
2.1.2 二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 第28-31页 |
2.1.3 现代的事故致因理论 | 第31-34页 |
2.2 建筑事故致因模型 | 第34-38页 |
2.2.1 国内建筑事故原因研究 | 第34-37页 |
2.2.2 我国建筑事故致因模型 | 第37-38页 |
2.3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系统结构模型 | 第38-44页 |
2.3.1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内涵 | 第38-40页 |
2.3.2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系统结构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2.3.3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系统结构模型剖析 | 第42-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5-69页 |
3.1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45-47页 |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5-46页 |
3.1.2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3.1.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第47页 |
3.2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7-68页 |
3.2.1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评价指标识别方法 | 第47-50页 |
3.2.2 基于文献研究法的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识别 | 第50-54页 |
3.2.3 文献研究法识别出的各评价指标的内涵 | 第54-58页 |
3.2.4 基于案例分析法的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识别 | 第58-67页 |
3.2.5 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 第67-6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69-93页 |
4.1 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69-88页 |
4.1.1 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 第69-70页 |
4.1.2 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70-88页 |
4.2 构建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 第88-92页 |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88-89页 |
4.2.2 构建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 第89-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5 实例分析 | 第93-105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93页 |
5.2 各项目施工本质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 第93-98页 |
5.2.1 确定评价因素集 | 第93-94页 |
5.2.2 建立权重集 | 第94页 |
5.2.3 建立评价集 | 第94页 |
5.2.4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94-97页 |
5.2.5 模糊综合评价 | 第97-98页 |
5.3 案例评价结果分析 | 第98-99页 |
5.4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 第99-105页 |
5.4.1 对策建议的提出思路 | 第99页 |
5.4.2 文化本质安全方面 | 第99-100页 |
5.4.3 管理本质安全方面 | 第100-101页 |
5.4.4 人本质安全方面 | 第101-102页 |
5.4.5 物本质安全方面 | 第102-103页 |
5.4.6 环境本质安全方面 | 第103-105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105-10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5页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05-106页 |
6.3 展望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附录 | 第117-120页 |
A.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关联情况调查表 | 第117-119页 |
B.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一级指标重要程度部分调查表(管理本质安全C4) | 第119-120页 |
C.建筑施工项目本质安全综合评价二级指标重要程度部分调查表(安全投入C43)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