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1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研究界定 | 第17-18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8页 |
2.2 土地优劣度评估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地租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地价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区位理论 | 第20-21页 |
2.2.4 粗糙集理论 | 第21-23页 |
2.3 相关计算说明 | 第23-24页 |
2.3.1 综合容积率 | 第23-24页 |
2.3.2 成交楼面价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城市住宅用地评估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房地产开发现状 | 第25-31页 |
3.1.1 房地产市场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1.2 商品住宅市场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1.3 住宅用地价格对住宅价格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3.2 我国宗地地价评估现状 | 第31-36页 |
3.2.1 宗地地价评估体系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3.2.2 宗地地价评估体系特点 | 第32-33页 |
3.2.3 常用地价评估方法分析 | 第33-35页 |
3.2.4 常用地价评估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基于粗糙集的城市住宅用地优劣度评估模型构建 | 第37-45页 |
4.1 模型方法选取说明 | 第37-38页 |
4.1.1 关键因素提取方法 | 第37-38页 |
4.1.2 因素权重确定方法 | 第38页 |
4.2 基于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的关键因素提取 | 第38-40页 |
4.2.1 属性约简算法 | 第38-39页 |
4.2.2 关键因素提取 | 第39-40页 |
4.3 基于改进粗糙集的属性权重确定 | 第40-42页 |
4.3.1 属性重要度 | 第40-41页 |
4.3.2 改进的属性权重确定 | 第41-42页 |
4.4 构建城市住宅用地优劣度评估模型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5 合肥市区住宅用地优劣度评估实例分析 | 第45-99页 |
5.1 合肥市发展概况 | 第45-48页 |
5.1.1 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开发现状 | 第45-47页 |
5.1.2 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 | 第47-48页 |
5.2 合肥市区住宅用地优劣度影响因素识别 | 第48-54页 |
5.3 合肥市区住宅用地优劣度关键影响因素提取及权重确定 | 第54-84页 |
5.3.1 数据收集及量化 | 第54-79页 |
5.3.2 Rosetta软件处理结果 | 第79-81页 |
5.3.3 基于改进的粗糙集确定各因子权重 | 第81-84页 |
5.4 城市住宅用地优劣度评估 | 第84-98页 |
5.4.1 建立各影响因子作用分标准 | 第84-90页 |
5.4.2 优劣度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90-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1 结论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附录 | 第109-120页 |
附录 A.合肥市区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人员访谈提纲 | 第109-110页 |
附录 B.合肥市区图 | 第110-111页 |
附录 C.合肥市区轨道交通图 | 第111-112页 |
附录 D.合肥市区用地规划图 | 第112-113页 |
附录 E.合肥市区交通枢纽站点分布图 | 第113-114页 |
附录 F.合肥市区配套设施梳理表 | 第114-120页 |
附录 G.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