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小鼠毛囊及皮肤概述 | 第12页 |
1.2 毛囊 | 第12-14页 |
1.2.1 毛囊的生长发育特点 | 第12-13页 |
1.2.2 毛囊干细胞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皮肤 | 第14-15页 |
1.3.1 皮肤的结构特点 | 第14页 |
1.3.2 皮肤创面无瘢痕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 | 第15页 |
1.5激活蛋白AP-1 | 第15-16页 |
1.6 实验技术 | 第16-17页 |
1.6.1 干细胞标记技术 | 第16页 |
1.6.2 免疫荧光技术 | 第16-17页 |
1.7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小鼠触须毛囊体外重建及形态学分析 | 第19-34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2.1.1 实验样品来源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4 溶液配制 | 第20-21页 |
2.1.5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2.2.1 再生毛囊结构HE染色及形态观察 | 第23-24页 |
2.2.2 EdU标记毛囊再生干细胞及其迁移演化 | 第24-26页 |
2.2.3 再生毛囊结构中巨噬细胞定位及Sox2表达鉴定 | 第26-29页 |
2.2.4 再生毛囊结构中AP-1蛋白表达鉴定 | 第29-31页 |
2.2.5 毛囊形态重塑过程中的伪玻璃膜结构 | 第31页 |
2.3 讨论 | 第31-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皮肤无瘢痕愈合培养液优化及细胞增殖活跃区分析 | 第34-44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3.2.1 正常胎鼠皮肤结构观察 | 第36-37页 |
3.2.2 胎鼠皮片人工微创口愈合形态学观察 | 第37-38页 |
3.2.3 胎鼠微创皮片愈合最佳培养条件的筛选 | 第38-39页 |
3.2.4 胎鼠皮肤细胞增殖标记 | 第39-41页 |
3.2.5 AP-1在胎鼠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表达 | 第41-42页 |
3.3 讨论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皮肤创面愈合形态学观察及干细胞迁移 | 第44-54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4.2.1 创面外观及病理学特征 | 第47-48页 |
4.2.2 创面部位Sox2、CK14的表达特点 | 第48-50页 |
4.2.3 创面皮肤干细胞增殖与迁移 | 第50-52页 |
4.3 讨论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