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适用实证研究--以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三个年度的判决为样本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缓刑适用的规范性分析 | 第14-18页 |
(一)缓刑制度概述 | 第14-16页 |
1.缓刑制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2.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变迁 | 第15-16页 |
(二)缓刑适用概述 | 第16-18页 |
1.缓刑适用的概念 | 第16页 |
2.我国缓刑适用条件 | 第16-18页 |
二、判决样本分析 | 第18-25页 |
(一)样本来源及缓刑总体适用情况 | 第18-20页 |
1.样本来源 | 第18页 |
2.缓刑适用总体状况 | 第18-19页 |
3.三个年度样本中缓刑适用的罪名分布情况 | 第19-20页 |
(二)典型个罪缓刑适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5页 |
1.故意伤害罪 | 第21-22页 |
2.危险驾驶罪 | 第22-23页 |
3.盗窃罪 | 第23-24页 |
4.交通肇事罪 | 第24-25页 |
三、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5-33页 |
(一)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1.缓刑适用不主动 | 第25-26页 |
2.缓刑适用个罪不均衡 | 第26-27页 |
3.缓刑适用缺乏必要的量刑程序 | 第27页 |
4.缓刑适用实质条件模糊 | 第27-28页 |
(二)缓刑适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3页 |
1.法官对缓刑适用的刑事政策意义存在理解分歧 | 第28-29页 |
2.法官对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把握不准 | 第29-31页 |
3.缓刑适用制度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4.缓适用条件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 第32页 |
5.缓刑适用监督机制与考评制度缺位 | 第32-33页 |
四、缓刑适用的完善建议 | 第33-39页 |
(一)总体思路 | 第33-34页 |
1.严格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 第33页 |
2.尝试构建“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的缓刑适用模式 | 第33-34页 |
(二)具体建议 | 第34-39页 |
1.实体上为缓刑适用注入确定性 | 第34-36页 |
2.程序上将缓刑适用更加规范化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况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