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共轭高分子/MOFs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5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第16-21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背景第16-17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还原原理第17-18页
        1.2.3 半导体光催化选择性醇氧化第18-20页
        1.2.4 半导体光催化硝基化合物还原第20-21页
    1.3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第21-24页
        1.3.1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第21页
        1.3.2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研究第21-24页
    1.4 共轭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性质第24-28页
        1.4.1 石墨烯(GR)及其相关性质第25页
        1.4.2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及其相关性质第25-27页
        1.4.3 聚苯胺(PANI)及其相关性质第27-28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总体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8-30页
        1.5.1 研究意义第28-29页
        1.5.2 总体思路第29页
        1.5.3 研究内容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5-42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5-37页
    2.2 表征技术第37-40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7页
        2.2.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37页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7页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7-38页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8页
        2.2.6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38页
        2.2.7 热重分析(TGA)第38-39页
        2.2.8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9页
        2.2.9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39页
        2.2.10 荧光光谱(PL)第39-40页
    2.3 光催化氧化还原试验及产物分析第40-42页
        2.3.1 光催化氧化还原实验第40页
        2.3.2 光催化循环试验第40页
        2.3.3 光催化氧化还原产物分析第40-42页
第三章 MIL-53(Fe)-石墨烯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醇氧化的性能研究第42-56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4页
        3.2.1 MIL-53(Fe)的合成第43页
        3.2.2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的合成第43-44页
        3.2.3 M53/GR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3页
        3.3.1 材料表征第44-47页
        3.3.2 光催化活性第47-49页
        3.3.3 M53/GR光催化醇氧化机理第49-52页
        3.3.4 光催化的循环使用性能和稳定性第52-53页
    3.4 结论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四章 Ce掺杂的UiO-66/石墨烯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光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的性能研究第56-74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4.2.1 UiO-66的合成第57页
        4.2.2 Ce掺杂的UiO-66(Ce-UiO-66)的合成第57-58页
        4.2.3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第58页
        4.2.4 石墨烯/Ce-UiO-66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第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9页
        4.3.1 光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58-62页
        4.3.2 光催化活性第62-66页
        4.3.3 GR/Ce-UiO-66光催化还原硝基苯的机理第66-68页
        4.3.4 GR/Ce-UiO-66光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和稳定性第68-69页
    4.4 结论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第五章 PANI/FeUiO-66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醇氧化的性能研究第74-93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实验部分第75-76页
        5.2.1 FeUiO-66的合成第75-76页
        5.2.2 PANI纳米纤维的合成第76页
        5.2.3 PANI/FeUiO-66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第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9页
        5.3.1 材料表征第76-82页
        5.3.2 光催化醇氧化活性第82-85页
        5.3.3 光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和稳定性第85-89页
    5.4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六章 双功能异质结MIL-125/Ag/g-C_3N_4光催化剂的构筑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第93-116页
    6.1 引言第93-94页
    6.2 实验部分第94-96页
        6.2.1 MIL-125 的合成第94-95页
        6.2.2 g-C_3N_4纳米片的合成第95页
        6.2.3 MIL-125/Ag/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第95-9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6-111页
        6.3.1 材料表征第96-100页
        6.3.2 光催化活性第100-107页
        6.3.3 光催化机理第107-110页
        6.3.4 光催化剂的可循环使用性和稳定性第110-111页
    6.4 结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16-120页
    7.1 主要研究结果第116-117页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7-118页
    7.3 展望第118-12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压双频冷等离子体射流制备光催化TiO2晶体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
下一篇:干燥过程中褐煤碎裂特性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