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造型研究的背景概述 | 第19-31页 |
2.1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穿着的时空背景 | 第19-22页 |
2.1.1 政治统一与文化重心的南移 | 第19-20页 |
2.1.2 偏安一隅与丝绸经济的发展 | 第20-22页 |
2.2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概念界定 | 第22-27页 |
2.2.1 中国古代传统服饰领襟形制的形成与演变 | 第22-25页 |
2.2.2 本文所研究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2.2.3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延伸概念 | 第27页 |
2.3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独特性 | 第27-31页 |
2.3.1 南宋市民文化影响下服饰制度的杂糅 | 第28-30页 |
2.3.2 南宋移民文化影响下风格的再构 | 第30-31页 |
第3章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穿着习俗 | 第31-40页 |
3.1 简析南宋汉族女子服饰风尚 | 第31-32页 |
3.2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场合及季节性搭配方式 | 第32-37页 |
3.2.1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在不同场合的搭配方式 | 第32-36页 |
3.2.2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在不同季节的服用情况 | 第36-37页 |
3.3 南宋汉族女子不同人群服用直领对襟服饰的情况 | 第37-40页 |
第4章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结构分析 | 第40-69页 |
4.1 南宋墓葬出土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款式分类 | 第40-42页 |
4.2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装”与“着装对象”二元关系的假定 | 第42-47页 |
4.3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袍衫类服装比例结构分析 | 第47-60页 |
4.3.1 南宋女子直领对襟大袖衫结构特征分析 | 第48-53页 |
4.3.2 南宋女子直领对襟窄袖袍结构特征分析 | 第53-59页 |
4.3.3 直领对襟袍衫类服装穿着时与人体吻合状态分析 | 第59-60页 |
4.4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衣袄类服装比例结构分析 | 第60-68页 |
4.4.1 南宋女子直领对襟单衣结构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4.4.2 南宋女子直领对襟袄结构特征分析 | 第63-65页 |
4.4.3 南宋女子直领对襟背心结构特征分析 | 第65-67页 |
4.4.4 直领对襟衣袄类服装穿着时与人体吻合状态分析 | 第67-68页 |
4.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造型中的形式构成与制衣理念 | 第69-82页 |
5.1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造型的形式构成 | 第69-79页 |
5.1.1 统一的丝绸材质 | 第69-71页 |
5.1.2 对称的外观结构 | 第71-73页 |
5.1.3 连贯的纹样配置 | 第73-74页 |
5.1.4 均衡的装饰手法 | 第74-77页 |
5.1.5 小变的窄衣文化 | 第77-79页 |
5.2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造型的制衣思想 | 第79-82页 |
5.2.1 疏密安排、刚柔并济 | 第79-80页 |
5.2.2 因材制衣、衣人和谐 | 第80-82页 |
第6章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仿制与现代应用研究 | 第82-93页 |
6.1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的仿制 | 第82-87页 |
6.1.1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仿制样衣的制作 | 第82-85页 |
6.1.2 南宋汉族女子直领对襟服饰仿制效果评定 | 第85-87页 |
6.2 直领对襟元素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 第87-93页 |
6.2.1 直领对襟元素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整体延用 | 第87-88页 |
6.2.2 直领对襟元素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局部运用 | 第88-90页 |
6.2.3 直领对襟元素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 第90-93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3-94页 |
7.2 研究局限性 | 第94-95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作品集 | 第102-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