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二) 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点、重点、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一)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三) 潜在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理论知识概述 | 第19-24页 |
一、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及范围 | 第19页 |
(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知识产权的范围 | 第19页 |
二、政府基于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一) 确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 第20页 |
(二) 建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制度 | 第20页 |
(三) 加强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 第20-21页 |
(四) 规范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获取 | 第21页 |
(五) 规范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转换 | 第21页 |
(六) 预防处理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纠纷 | 第21页 |
三、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政策和做法 | 第21-24页 |
(一) 司法保护 | 第22页 |
(二) 行政保护 | 第22-23页 |
(三) 国际保护 | 第23页 |
(四) 企业自我保护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第24-27页 |
一、政府部门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做出的努力 | 第24-25页 |
(一) 完善了法律制度体系 | 第24页 |
(二) 完善了行政执法体系 | 第24页 |
(三) 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 | 第24页 |
(四) 培养了大量专业司法工作人员 | 第24-25页 |
(五) 提高了知识产权审判水平 | 第25页 |
二、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的成绩 | 第25-27页 |
(一)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 第25页 |
(二)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日趋规范化 | 第25-26页 |
(三) 企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果显著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一、民营企业的自身问题 | 第27-31页 |
(一)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 | 第27页 |
(二)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 第27-28页 |
(三) 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 第28-29页 |
(四)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29页 |
(五) 民营企业缺乏可行的知识产权战略 | 第29-30页 |
(六)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维权困难 | 第30-31页 |
二、政府的政策环境问题 | 第31-35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有待完善 | 第31页 |
(二)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三)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能力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四) 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市场不够规范 | 第33页 |
(五) 政府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监管不够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 第35页 |
二、政府层面的原因 | 第35-36页 |
三、企业层面的原因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38-47页 |
一、金徽酒业企业简介 | 第38页 |
二、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概述 | 第38-39页 |
三、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对策 | 第39-47页 |
(一) 发挥政府的统筹领导职能 | 第39-41页 |
(二) 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并发挥服务职能 | 第41-43页 |
(三) 引导民营企业增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 第43-45页 |
(四) 完善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制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