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4页 |
第一部分: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机辅助下三维CT测量分析 | 第14-24页 |
1 前言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 实验动物准备及分组 | 第15-1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1.2 实验分组及设计见下表 | 第15页 |
2.1.3 髁突囊内骨折示意图 | 第15-16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16页 |
2.2.1 实验使用的主要药物及器械 | 第16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1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2.3.1 动物模型建立的手术步骤 | 第16-17页 |
2.3.2 术后即刻CT及MRI评价 | 第17-18页 |
2.3.3 计算机辅助下三维CT测量分析 | 第18-19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3 结果 | 第20-21页 |
3.1 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模型建立成功 | 第20页 |
3.2 计算机辅助下三维CT测量分析发现 | 第20-21页 |
4 讨论 | 第21-23页 |
5 结论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生长期小型猪髁突囊内B型骨折自然愈合过程中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24-41页 |
1 前言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25页 |
2.2 实验使用试剂及设备 | 第25页 |
2.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5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3.1 标本处理及评价 | 第25-26页 |
2.3.2 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 第26-27页 |
2.3.3 病理学评分标准(详见表1、图1) | 第27-29页 |
2.3.4 组织病理评分与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37页 |
3.1 收集实验标本并进行观察(图2) | 第30-31页 |
3.1.1 实验组 | 第30页 |
3.1.2 空白对照组 | 第30-31页 |
3.2 组织学表现 | 第31-33页 |
3.2.1 H&E染色(图3) | 第31-32页 |
3.2.2 甲苯胺蓝染色(图4) | 第32-33页 |
3.2.3 番红O染色(基本同4.2.2,见图5) | 第33页 |
3.3 评分结果 | 第33-37页 |
3.3.1 髁突局部结构评分(见表2) | 第33-35页 |
3.3.2 髁突总体结构评分(见表3)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部分:Ihh、PTHLH/PTHrP及Runx2在小型猪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及相对定量分析 | 第41-65页 |
1 前言 | 第41-4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51页 |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43页 |
2.2 实验使用试剂及设备 | 第43-44页 |
2.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3页 |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3-4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4-51页 |
2.3.1 标本处理 | 第44页 |
2.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第44-46页 |
2.3.3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46-47页 |
2.3.4 引物设计与合成(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见下表) | 第47-48页 |
2.3.5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 第48-50页 |
2.3.6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3 结果 | 第51-61页 |
3.1 Ihh蛋白在髁突软骨中的分布及表达(见图1) | 第51页 |
3.2 PTHLH/PTHrP蛋白在髁突软骨中的分布及表达(见图2) | 第51-52页 |
3.3 Runx2蛋白在髁突软骨中的分布及表达(见图3) | 第52-61页 |
4 讨论 | 第61-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综述 | 第73-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