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表面浸润性能 | 第12-14页 |
1.2 疏水性微孔膜的疏水增强方法 | 第14-16页 |
1.2.1 共混法 | 第14-15页 |
1.2.2 表面改性法 | 第15页 |
1.2.3 相分离法 | 第15-16页 |
1.2.4 微复制协同相分离法 | 第16页 |
1.3 浸没凝胶法 | 第16-20页 |
1.3.1 浸没凝胶法成膜机理和膜结构 | 第16-19页 |
1.3.1.1 热力学角度的成膜机理 | 第16-18页 |
1.3.1.2 动力学角度的成膜机理 | 第18-19页 |
1.3.2 成膜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1.3.2.1 聚合物浓度 | 第19页 |
1.3.2.2 溶剂/非溶剂体系 | 第19页 |
1.3.2.3 添加剂 | 第19-20页 |
1.3.2.4 凝胶浴 | 第20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6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2.2.1 微结构模板的制备 | 第23页 |
2.2.2 铸膜液的配制 | 第23页 |
2.2.3 微孔膜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 膜结构的表征 | 第24-26页 |
2.3.1 WAXD分析 | 第24页 |
2.3.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4页 |
2.3.3 疏水性能 | 第24页 |
2.3.4 透过性能 | 第24-25页 |
2.3.5 拉伸性能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铸膜液熟化对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26-36页 |
3.1 微结构模板的选取 | 第26-27页 |
3.2 铸膜液熟化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27-35页 |
3.2.1 铸膜液熟化温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2 铸膜液熟化时间的影响 | 第29-35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凝胶浴对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6-52页 |
4.1 凝胶动力曲线测定与分析 | 第36-38页 |
4.1.1 凝胶动力曲线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4.1.2 凝胶动力曲线分析 | 第37-38页 |
4.2 凝胶浴组成的影响 | 第38-46页 |
4.2.1 WXRD分析 | 第38-39页 |
4.2.2 SEM分析 | 第39-43页 |
4.2.3 疏水性能 | 第43-44页 |
4.2.4 透过性能 | 第44-45页 |
4.2.5 力学性能 | 第45-46页 |
4.3 凝胶浴温度的影响 | 第46-50页 |
4.3.1 WXRD分析 | 第46-47页 |
4.3.2 SEM分析 | 第47-49页 |
4.3.3 疏水性能 | 第49页 |
4.3.4 透过性能 | 第49-50页 |
4.3.5 力学性能 | 第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铸膜液小分子添加剂对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2-75页 |
5.1 小分子添加剂的选择 | 第52-54页 |
5.2 DMF作添加剂结构和性能分析 | 第54-60页 |
5.2.1 WXRD分析 | 第55页 |
5.2.2 SEM分析 | 第55-59页 |
5.2.3 疏水性能 | 第59页 |
5.2.4 透过性能 | 第59-60页 |
5.2.5 力学性能 | 第60页 |
5.3 乙二醇丁醚作添加剂结构和性能分析 | 第60-66页 |
5.3.1 WXRD分析 | 第61页 |
5.3.2 SEM分析 | 第61-65页 |
5.3.3 疏水性能 | 第65页 |
5.3.4 透过性能 | 第65-66页 |
5.3.5 力学性能 | 第66页 |
5.4 DOP作添加剂结构和性能分析 | 第66-72页 |
5.4.1 WXRD分析 | 第67-68页 |
5.4.2 SEM分析 | 第68-71页 |
5.4.3 疏水性能 | 第71页 |
5.4.4 透过性能 | 第71-72页 |
5.4.5 力学性能 | 第72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72-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