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区域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 第15-25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15-20页 |
2.1.1 占地面积与土地利用情况 | 第15-17页 |
2.1.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7-18页 |
2.1.3 水文气象 | 第18页 |
2.1.4 水利工程现状 | 第18-20页 |
2.2 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 第20-24页 |
2.2.1 水资源量 | 第20页 |
2.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第20-21页 |
2.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第21页 |
2.2.4 用水水平分析 | 第21-22页 |
2.2.5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 第22-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3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第25-33页 |
3.1 取水合理性分析 | 第25页 |
3.2 用水合理性分析 | 第25-31页 |
3.2.1 需水量 | 第25-29页 |
3.2.2 用水量 | 第29页 |
3.2.3 耗水量 | 第29页 |
3.2.4 排水量 | 第29-30页 |
3.2.5 用水合理性分析 | 第30-31页 |
3.3 节水潜力分析及节水措施 | 第31页 |
3.3.1 节水潜力分析 | 第31页 |
3.3.2 节水措施 | 第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4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第33-43页 |
4.1 依据资料 | 第33-39页 |
4.1.1 基本资料 | 第33-36页 |
4.1.2 可供水量计算 | 第36-39页 |
4.2 取水口位置分析 | 第39-40页 |
4.3 取水可靠性分析 | 第40-43页 |
4.3.1 取水水量 | 第40页 |
4.3.2 取水水位 | 第40-41页 |
4.3.3 小结 | 第41-43页 |
5 取水的影响分析 | 第43-46页 |
5.1 工程调度运用方式 | 第43页 |
5.2 最小下泄流量及其合理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 第44页 |
5.4 对第三者的影响 | 第44页 |
5.5 小结 | 第44-46页 |
6 退水的影响分析 | 第46-50页 |
6.1 退水系统及组成 | 第46-47页 |
6.1.1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 第46-47页 |
6.1.2 运行期产生的废污水 | 第47页 |
6.2 退水方案分析 | 第47-48页 |
6.2.1 施工废水处理方案 | 第47页 |
6.2.2 农田灌溉回归水 | 第47-48页 |
6.3 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 第48-49页 |
6.3.1 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 第48页 |
6.3.2 退水对第三者的影响 | 第48-49页 |
6.4 小结 | 第49-50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50-5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7.1.1 取用水的合理性 | 第50页 |
7.1.2 取用水源的合理性 | 第50页 |
7.1.3 退水的合理性 | 第50页 |
7.2 | 第50-52页 |
7.2.1 退水的补偿措施 | 第50-51页 |
7.2.2 水资源保护措施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