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4-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1.1 风景道概念辨析 | 第17页 |
2.1.2 旅游质量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2.2.1 风景道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2.2.2 旅游质量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3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5-47页 |
3.1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5页 |
3.2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 第25页 |
3.3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的提出 | 第25-28页 |
3.4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 第28-31页 |
3.4.1 游客调查法 | 第28页 |
3.4.2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3.4.3 指标筛选 | 第28-31页 |
3.5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 第31-47页 |
3.5.1 因子分析 | 第31-32页 |
3.5.2 因子分析结果 | 第32-44页 |
3.5.3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44-47页 |
4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 第47-65页 |
4.1 权重确定方法 | 第47页 |
4.2 熵权模型 | 第47-49页 |
4.3 熵权计算 | 第49-60页 |
4.3.1 重要性调查及熵权计算 | 第49-57页 |
4.3.2 权重说明 | 第57-60页 |
4.4 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 | 第60-63页 |
4.5 风景道旅游质量综合评分模型 | 第63-64页 |
4.6 风景道旅游质量评价等级 | 第64-65页 |
5 实证研究——以河北草原天路为例 | 第65-71页 |
5.1 案例地概况 | 第65页 |
5.2 案例地测评 | 第65-67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4 旅游质量改善建议 | 第69-71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1-7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的课题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