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热交换器强度及管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3.1 振动特性研究方法与步骤第15-17页
        1.3.2 振动特性的数学表达式第17-20页
        1.3.3 热交换器振动特性研究进展第20-21页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第21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热交换器的强度分析第23-39页
    2.1 有限元法第23-26页
        2.1.1 基本理论第23-24页
        2.1.2 ANSYS软件第24-26页
    2.2 热交换器模型建立第26-31页
        2.2.1 热交换器计算模型第26-29页
        2.2.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9-31页
    2.3 热交换器的强度计算第31-36页
        2.3.1 热交换器机械载荷分析第31-35页
        2.3.2 热交换器热-结构耦合分析第35-36页
    2.4 热交换器强度评定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热交换器管束稳态振动分析第39-49页
    3.1 热交换器管束振动理论第39-41页
    3.2 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第41-42页
    3.3 热交换器管束的模态分析第42-45页
    3.4 谐响应分析基本概念第45-46页
        3.4.1 谐响应计算概述第45页
        3.4.2 计算方法第45-46页
    3.5 热交换器管束的谐响应分析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换热管瞬态响应特性第49-63页
    4.1 单根换热管响应特性第49-51页
    4.2 折流板对响应特性的影响第51-56页
    4.3 激振力对响应特性的影响第56-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页
    5.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1-73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柯布西耶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含表面活性剂液滴的聚并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