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类型论文--轻子论文

江门中微子实验后端数据汇总与交换模块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中微子研究第13-14页
    1.2 江门中微子实验第14-16页
    1.3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19-34页
    2.1 以太网交换机原理第19页
    2.2 系统硬件设计第19-30页
        2.2.1 电源模块设计第21-23页
        2.2.2 主控模块设计第23页
        2.2.3 时钟及复位电路第23-24页
        2.2.4 SPI接口第24-25页
        2.2.5 MII数据接口第25-27页
        2.2.6 MDC/MDIO数据接口第27-28页
        2.2.7 以太网模块设计第28-30页
    2.3 硬件系统的PCB设计第30-32页
    2.4 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FreeRTOS操作系统第34-40页
    3.1 FreeRTOS与其他操作系统比较第34-35页
    3.2 FreeRTOS原理第35-39页
        3.2.1 FreeRTOS任务管理第35-37页
        3.2.2 FreeRTOS时间管理第37页
        3.2.3 FreeRTOS内存管理第37-38页
        3.2.4 FreeRTOS任务通讯与同步第38-39页
    3.3 FreeRTOS移植第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LwIP协议栈第40-51页
    4.1 TCP/IP协议第40-43页
        4.1.1 TCP/IP网络模型第40-41页
        4.1.2 TCP最大传输速率第41-43页
    4.2 LWIP简介第43-44页
    4.3 LwIP协议原理第44-46页
        4.3.1 IP协议原理第44页
        4.3.2 TCP协议原理第44-45页
        4.3.3 UCP协议原理第45-46页
        4.3.4 ICMP协议原理第46页
    4.4 操作系统模拟层第46-48页
    4.5 LwIP底层驱动实现第48-49页
    4.6 API应用程序接口第49-50页
        4.6.1 RAWAPI第49-50页
        4.6.2 NETCONN API第50页
        4.6.3 SOCKET API第50页
    4.7 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软件设计与系统测试第51-64页
    5.1 SPI接口编程第51-57页
        5.1.1 正常SPI模式第53页
        5.1.2 SPI读操作第53-55页
        5.1.3 SPI写操作第55-56页
        5.1.4 SPI接口代码第56-57页
    5.2 USART串口通信第57页
    5.3 ARM软件设计第57-58页
    5.4 Iperf简介以及使用方法第58-59页
    5.5 TCP通讯测试第59-60页
    5.6 串口测试第60-61页
    5.7 带宽性能测试第61-63页
    5.8 小结第63-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软件著作权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频傅里叶变换太赫兹光谱技术及其研究
下一篇:多普勒效应对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