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2 氟、氯的性质及在电积过程中的危害 | 第17-18页 |
1.3 硫酸锌电解液中氟、氯的脱除方法 | 第18-21页 |
1.3.1 氯化铜法除氯 | 第18-19页 |
1.3.2 氯氧化铋法除氯 | 第19页 |
1.3.3 氯化银法除氯 | 第19页 |
1.3.4 钙、镁盐除氟 | 第19-20页 |
1.3.5 絮凝沉淀法 | 第20页 |
1.3.6 蒸馏法 | 第20页 |
1.3.7 萃取法 | 第20-21页 |
1.3.8 离子交换法 | 第21页 |
1.4 离子交换技术 | 第21-27页 |
1.4.1 离子交换技术的现状 | 第21页 |
1.4.2 离子交换技术的分离原理及过程 | 第21-22页 |
1.4.3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 第22-25页 |
1.4.4 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的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 第25-27页 |
1.5 工业氧化铅去除硫酸锌溶液中的氟和氯 | 第27-28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2.1 前言 | 第31页 |
2.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3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第32-37页 |
2.3.1 实验装置 | 第32页 |
2.3.2 莫尔法滴定氯离子浓度 | 第32-34页 |
2.3.3 EDTA络合法滴定锌离子浓度 | 第34页 |
2.3.4 离子色谱法测定氟离子浓度 | 第34-37页 |
第三章 离子交换法去除硫酸锌溶液中Cl~-的研究 | 第37-67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离子交换法原料的选择 | 第37-40页 |
3.2.1 树脂的预处理 | 第37-38页 |
3.2.2 三种树脂的静态吸附量 | 第38页 |
3.2.3 三种树脂的再生 | 第38-40页 |
3.3 717树脂的转型 | 第40-47页 |
3.3.1 树脂转型的理论分析 | 第40-41页 |
3.3.2 转型方法 | 第41页 |
3.3.3 转型液的确定 | 第41-45页 |
3.3.4 转型时间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5 转型次数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离子交换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第47-49页 |
3.5 离子交换过程的等温吸附曲线 | 第49-50页 |
3.6 环境条件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3.6.1 温度对树脂交换平衡时吸附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3.6.2 pH对树脂交换平衡时吸附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3 溶液中Zn~(2+)浓度对树脂交换平衡时吸附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7 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吸附量的研究 | 第54-56页 |
3.8 离子交换法吸附Cl~-速率的研究 | 第56-62页 |
3.8.1 溶液的pH对树脂吸附速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3.8.2 溶液的温度对树脂吸附速率的影响 | 第58-60页 |
3.8.3 溶液中Zn~(2+)浓度对树脂吸附速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3.8.4 溶液中Cl~浓度对树脂吸附速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3.9 717树脂吸附Cl~-的穿透曲线 | 第62-63页 |
3.10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l~-前后的红外表征 | 第63-65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和使用寿命的研究 | 第67-77页 |
4.1 前言 | 第67页 |
4.2 树脂的再生 | 第67-72页 |
4.2.1 静态解析速率曲线 | 第67-68页 |
4.2.2 解析液中Cl~-浓度对解析效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3 解析液的温度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4 解析液中Zn~(2+)的含量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5 解析液的质量浓度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 717树脂的动态解析曲线 | 第72-73页 |
4.4 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寿命的研究 | 第73-74页 |
4.5 树脂再生前后的红外表征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氟离子的去除及工业氧化铅除氯的研究 | 第77-85页 |
5.1 前言 | 第77页 |
5.2 去除氟离子过程树脂的选择 | 第77-79页 |
5.2.1 717树脂的预处理和转型 | 第77-78页 |
5.2.2 D001树脂的预处理和改性 | 第78页 |
5.2.3 两种树脂的静态吸附量 | 第78-79页 |
5.3 D001树脂的改性 | 第79-80页 |
5.4 D001树脂去除F~-的研究 | 第80-82页 |
5.4.1 静态吸附速率曲线 | 第80页 |
5.4.2 硝酸铝浓度对树脂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80-81页 |
5.4.3 改性时间对树脂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81-82页 |
5.5 利用工业氧化铅去除Cl~-的研究 | 第82-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5-97页 |
附件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