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水平单管外含不凝结气体凝结换热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4页
        1.2.1 实验研究第11-12页
        1.2.2 理论研究第12-13页
        1.2.3 数值模拟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水平管外凝结换热机理第15-22页
    2.1 凝结换热分类第15页
    2.2 边界层原理第15-17页
        2.2.1 边界层形成与发展第16页
        2.2.2 边界层的划分第16-17页
        2.2.3 边界层分离第17页
    2.3 含不凝结气凝结的传热机理第17-21页
        2.3.1 含不凝结气凝结传质机理第17-19页
        2.3.2 不凝结气的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的确定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水平圆管外混合汽自然对流凝结换热特性分析第22-37页
    3.1 数学模型第22-29页
        3.1.1 模型假设第22-23页
        3.1.2 控制方程组及边界条件第23-27页
        3.1.3 气、液膜厚度的关系第27-28页
        3.1.4 计算过程第28页
        3.1.5 模型验证第28-29页
    3.2 影响水平圆管凝结换热因素分析第29-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水平异型管外混合汽自然对流凝结换热特性分析第37-60页
    4.1 椭圆管外自然对流凝结换热特性分析第37-47页
        4.1.1 物理模型第37-38页
        4.1.2 数学模型第38-40页
        4.1.3 气、液膜厚度的关系第40页
        4.1.4 影响水平椭圆管凝结换热特性分析第40-47页
    4.2 滴形管外自然对流凝结换热特性分析第47-56页
        4.2.1 物理模型第47-48页
        4.2.2 数学模型第48-49页
        4.2.3 气、液膜厚度的关系第49页
        4.2.4 影响水平滴形管凝结换热因素分析第49-56页
    4.3 三种管型的换热特性的比较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燃气与太阳能及地源热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涡模拟的风力机对区域大气边界层特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