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成品油物流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铁路自备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成品油运输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1 成品油定义及分类 | 第17页 |
2.1.2 成品油物流理论 | 第17-18页 |
2.1.3 成品油运输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 第18-20页 |
2.1.4 成品油铁路运输特点 | 第20-22页 |
2.2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的产生与管理 | 第22-27页 |
2.2.1 铁路自备车的产生 | 第22-23页 |
2.2.2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的分类及特点 | 第23-25页 |
2.2.3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产生的基础 | 第25-26页 |
2.2.4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的管理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运行管理系统的SWOT分析 | 第28-35页 |
3.1 国内成品油运输市场现状 | 第28-29页 |
3.2 SWOT分析法概述 | 第29-31页 |
3.2.1 基本思想 | 第29-30页 |
3.2.2 实施步骤 | 第30-31页 |
3.3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的SWOT分析 | 第31-34页 |
3.3.1 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劣势分析 | 第32-33页 |
3.3.3 机会分析 | 第33-34页 |
3.3.4 威胁分析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运行管理影响因素 | 第35-40页 |
4.1 车辆因素 | 第35-37页 |
4.1.1 运行资质 | 第36页 |
4.1.2 维护维修 | 第36-37页 |
4.1.3 临修临配 | 第37页 |
4.2 运输因素 | 第37-38页 |
4.2.1 运输计划 | 第37页 |
4.2.2 自备车分布 | 第37页 |
4.2.3 装车管理 | 第37-38页 |
4.2.4 卸车、返空监控 | 第38页 |
4.3 运行保障因素 | 第38-39页 |
4.3.1 信息系统的使用 | 第38页 |
4.3.2 信息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4.3.3 监督考核管理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成品油铁路自备车运行管理系统分析模型研究 | 第40-44页 |
5.1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40页 |
5.2 集成DEMATEL-ISM的方法及其步骤 | 第40-43页 |
5.2.1 理论依据 | 第40-41页 |
5.2.2 DEMATEL-ISM方法步骤 | 第41-4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实例分析 | 第44-58页 |
6.1 A公司简介 | 第44页 |
6.2 A公司铁路自备车运行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1页 |
6.3 运行管理优化建议 | 第51-57页 |
6.3.1 车辆方面 | 第51-52页 |
6.3.2 运输方面 | 第52-55页 |
6.3.3 运行保障方面 | 第55-5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59页 |
7.1 结论 | 第58页 |
7.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专家调查表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