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1. 大肠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第12-15页 |
1.1 手术治疗 | 第12页 |
1.2 化学药物治疗 | 第12-14页 |
1.3 分子靶向治疗 | 第14页 |
1.4 放射治疗 | 第14-15页 |
1.5 CIK生物治疗 | 第15页 |
1.6 基因治疗 | 第15页 |
2. 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15-17页 |
2.1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 第15-16页 |
2.2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 | 第16-17页 |
3. 中药微调三号(WD-3) | 第17-19页 |
3.1 方药组成 | 第17页 |
3.2 组方思路 | 第17-18页 |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18-19页 |
4. 关于生命质量的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20-21页 |
2. 一般资料 | 第21-23页 |
2.1 年龄、性别 | 第21-22页 |
2.2 初治、复治情况 | 第22页 |
2.3 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 | 第22页 |
2.4 手术情况 | 第22-23页 |
2.5 转移情况 | 第23页 |
3. 方法 | 第23-27页 |
3.1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3.2 CIK细胞治疗实施方案 | 第23-25页 |
3.3 观察指标 | 第25-27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7-31页 |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 | 第27-28页 |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情况比较 | 第28页 |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比较 | 第28页 |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O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第28-29页 |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第29页 |
4.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比较 | 第29-30页 |
4.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 | 第30页 |
4.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1-36页 |
1 疗效分析 | 第31-33页 |
1.1 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 | 第31页 |
1.2 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31-32页 |
1.3 对患者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的影响 | 第32页 |
1.4 对患者QOL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 第32页 |
1.5 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 第32-33页 |
1.6 对患者瘤体大小的影响 | 第33页 |
1.7 对患者体重变化的影响 | 第33页 |
2. 安全性评价 | 第33页 |
3. 临证体会 | 第33-35页 |
3.1 治未病,治病求本,三因制宜 | 第33-34页 |
3.2 重视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用药 | 第34页 |
3.3 中学西用,西学中用,协同增效 | 第34页 |
3.4 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生存 | 第34-35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附录 | 第43-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