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基本概念 | 第17-21页 |
·信用与信用担保 | 第17-18页 |
·风险与风险管理 | 第18页 |
·其它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 | 第21-26页 |
·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特征 | 第21页 |
·担保机构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1-23页 |
·担保机构的风险种类 | 第23-26页 |
3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26-27页 |
·预防为主、适度控制 | 第26-27页 |
·需要提升担保队伍的整体水平 | 第27页 |
·形式多样的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 | 第27页 |
·以计算机为平台,系统化、网络化 | 第27页 |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现状 | 第27-29页 |
·信用担保经营风险非常突出 | 第28页 |
·担保风险过分集中 | 第28页 |
·信用担保违约风险高 | 第28-29页 |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29-31页 |
·风险管理策略与公司发展战略不匹配 | 第29页 |
·盲目发展业务规模,运作却不规范 | 第29页 |
·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 第29-30页 |
·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 第30页 |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 第30-31页 |
·缺乏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 | 第31页 |
·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4 建立风险防范和风险预警机制 | 第32-45页 |
·建立保前风险分析防范机制 | 第32-40页 |
·建立健全客户档案 | 第33-34页 |
·现金流量分析 | 第34-35页 |
·财务分析 | 第35-36页 |
·非财务分析 | 第36-40页 |
·建立完善的在保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 第40-45页 |
·划分预警信号 | 第40-43页 |
·完善社会信用信息体系 | 第43-45页 |
5 建立风险化解机制 | 第45-53页 |
·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 第45-49页 |
·施行有效地反担保 | 第45-48页 |
·建立并完善再担保机制 | 第48-49页 |
·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 第49-51页 |
·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 第49-50页 |
·设立风险担保基金 | 第50-51页 |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 第51页 |
·风险补偿机制 | 第51-53页 |
·与政府合作开拓政策性担保业务 | 第51-52页 |
·风险共担的模式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