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房论文

云数据中心流量调度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云数据中心的概念第12-13页
        1.1.2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第13-16页
        1.1.3 数据中心网络中的业务与流量特征第16页
    1.2 流量调度问题第16-19页
        1.2.1 负载不均衡问题第17页
        1.2.2 时延敏感流高时延问题第17-18页
        1.2.3 并行计算中的Coflow调度问题第18-19页
    1.3 流量调度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第21-24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4-28页
第二章 流量调度相关研究工作第28-36页
    2.1 负载均衡协议设计方案第28-30页
    2.2 流调度机制设计方案第30-32页
    2.3 Coflow调度机制设计方案第32-34页
    2.4 本章总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基于流分布的半集中式负载均衡机制第36-52页
    3.1 概述第36-38页
    3.2 FDALB协议设计思想第38-41页
        3.2.1 分布式和集中式结合的思想第38-39页
        3.2.2 现有协议控制开销分析第39-40页
        3.2.3 测量误差的影响第40-41页
        3.2.4 适应流量变化的必要性第41页
    3.3 FDALB协议设计第41-45页
        3.3.1 主机侧长流识别与标记第42页
        3.3.2 交换机流表配置第42-43页
        3.3.3 贪心轮询算法第43-44页
        3.3.4 门限值调整算法第44-45页
    3.4 仿真验证第45-50页
        3.4.1 仿真方法第45-47页
        3.4.2 仿真结果第47-50页
    3.5 本章总结第50-52页
第四章 云环境中基于混合流的信息无感知流调度机制第52-70页
    4.1 概述第52-54页
    4.2 TPFS研究动机第54-57页
    4.3 TPFS协议设计第57-62页
        4.3.1 TPFS协议概述第57-58页
        4.3.2 TPFS流分布预测第58-60页
        4.3.3 TPFS优先级划分第60-62页
    4.4 实验床验证第62-66页
        4.4.1 实验方法第62-63页
        4.4.2 实验结果第63-66页
    4.5 仿真验证第66-68页
        4.5.1 仿真设置第66页
        4.5.2 仿真结果第66-68页
    4.6 本章总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基于拥塞感知的Coflow调度机制第70-88页
    5.1 概述第70-72页
    5.2 SkipL研究动机第72-74页
    5.3 SkipL协议设计第74-79页
        5.3.1 SkipL协议概述第74-75页
        5.3.2 SkipL调度算法第75页
        5.3.3 SkipL拥塞感知算法第75-79页
    5.4 实验床验证第79-83页
        5.4.1 实验方法第79-80页
        5.4.2 实验结果第80-83页
    5.5 仿真验证第83-87页
        5.5.1 Big-switch拓扑下仿真结果第83-85页
        5.5.2 Leaf-spine拓扑下仿真结果第85-87页
    5.6 本章总结第87-88页
第六章 基于多属性的信息无感知Coflow调度机制第88-108页
    6.1 概述第88-89页
    6.2 MCS研究动机第89-92页
    6.3 MCS协议设计第92-99页
        6.3.1 MCS设计概述第92-94页
        6.3.2 MCS的Coflow分类算法第94-98页
        6.3.3 MCS的优先级调整算法第98-99页
    6.4 实验床验证第99-103页
        6.4.1 实验方法第99-100页
        6.4.2 实验结果第100-103页
    6.5 仿真验证第103-107页
        6.5.1 仿真设置第103-104页
        6.5.2 仿真结果第104-107页
    6.6 本章总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2页
    7.1 工作总结第108-109页
    7.2 研究展望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附录1 缩略语说明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自组织移动云的存储架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阶局部自相关的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在手势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