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1944-1946年九三学社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 | 第11-27页 |
·九三学社创建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11-17页 |
·历史背景:抗战时期及战后国内局势的变化 | 第11-12页 |
·中坚力量:科技文教界高级知识分子 | 第12-13页 |
·组织基础:民主科学座谈会的组建 | 第13-14页 |
·思想渊源:传承爱国、科学、民主、进步的五四精神 | 第14-16页 |
·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关怀 | 第16-17页 |
·1944-1946年九三学社的政治主张与实践 | 第17-23页 |
·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 第17-19页 |
·反对独裁,主张民主 | 第19-20页 |
·提出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反对官僚买办资本 | 第20-21页 |
·提倡学术自由化和教育普及化 | 第21-22页 |
·坚持独立自主与友邦国家平衡发展 | 第22-23页 |
·1944-1946年九三学社政治主张的剖析 | 第23-27页 |
·政治主张中淡化政党色彩的矛盾心态 | 第23-25页 |
·以教育、科学为救国途径 | 第25-26页 |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态度 | 第26-27页 |
2 1946-1949年九三学社政治主张的转变及其实践 | 第27-40页 |
·1946-1949年九三学社政治主张的转变 | 第27-33页 |
·从对美国抱有幻想转为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 | 第27-29页 |
·从寄希望于国民党转为与国民党彻底决裂 | 第29-31页 |
·从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转为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 第31-33页 |
·1946-1949年九三学社政治主张转变的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爱国、民主的执着追求是九三学社政治主张转变的内在动因 | 第33-34页 |
·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案是九三学社政治主张转变的重要原因 | 第34-35页 |
·和平民主两大潮流是促使九三学社政治主张转变的时代因素 | 第35-36页 |
·1946-1949 年九三学社的政治实践 | 第36-40页 |
·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 | 第36-38页 |
·大力支持并参加求民主、争自由、反独裁斗争 | 第38-39页 |
·积极参与筹建新中国 | 第39-40页 |
3 民国时期九三学社政治主张及其实践的特色与影响 | 第40-49页 |
·民国时期九三学社政治主张及其实践的特色 | 第41-44页 |
·凸显科技文教界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政治优势 | 第41-42页 |
·发挥社员专业特长践行其政治主张 | 第42-43页 |
·思想与行动上深受中国共产党影响 | 第43-44页 |
·民国时期九三学社政治主张及其实践的历史影响 | 第44-49页 |
·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动民主革命的胜利发展 | 第44-45页 |
·为建国后九三学社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 第45-46页 |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创立积累了经验 | 第46-47页 |
·为中国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