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语言审美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第一章 初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8-23页 |
| 一、初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概述 | 第8-16页 |
| (一)初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8-14页 |
| (二)初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的特征 | 第14-16页 |
| 二、上官仪、元兢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16-19页 |
| (一)强调诗歌的四声二元化 | 第16-17页 |
| (二)主张换头与粘对 | 第17-18页 |
| (三)重视对偶 | 第18-19页 |
| 三、崔融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19-21页 |
| 四、陈子昂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盛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23-36页 |
| 一、盛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概述 | 第23-29页 |
| (一)盛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23-28页 |
| (二)盛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的特征 | 第28-29页 |
| 二、王昌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29-30页 |
| 三、李白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30-31页 |
| 四、杜甫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31-33页 |
| 五、殷璠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中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36-49页 |
| 一、中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概述 | 第36-42页 |
| (一)中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36-41页 |
| (二)中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的特征 | 第41-42页 |
| 二、皎然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42-44页 |
| 三、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44-45页 |
| 四、元稹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45-46页 |
| 五、韩愈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46-47页 |
| 六、柳宗元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晚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49-60页 |
| 一、晚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概述 | 第49-56页 |
| (一)晚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49-54页 |
| (二)晚唐诗歌语言审美思想的特征 | 第54-56页 |
| 二、司空图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56-58页 |
| 三、杜牧的诗歌语言审美思想 | 第58-60页 |
| 结语 | 第60-63页 |
| 注释 | 第63-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