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岩溶山地系统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应用对比分析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选题依据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环境脆弱性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2 岩溶地区脆弱性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3 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第20-29页
    2.1 理论基础第20-21页
        2.1.1 系统论第20页
        2.1.2 生态学理论第20页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2.2 主要评价模型第21-24页
        2.2.1 综合加权模型第21页
        2.2.2 指标指数模型第21-22页
        2.2.3 主成分分析模型第22-24页
    2.3 层次分析权重确定方法第24-27页
        2.3.1 方法概述第24页
        2.3.2 确定权重的步骤第24-27页
    2.4 GIS、RS技术和数据统计方法第27-29页
        2.4.1 GIS技术第27页
        2.4.2 RS技术第27-28页
        2.4.3 评价等级划分方法第28-29页
第三章 脆弱性驱动机制及指标体系构建第29-40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9-33页
        3.1.1 滇东南岩溶区背景概况第29-30页
        3.1.2 研究区的确定第30-31页
        3.1.3 研究区自然、人文经济概况第31-33页
    3.2 脆弱性驱动机制分析第33-36页
        3.2.1 环境脆弱性自然驱动力分析第33-35页
        3.2.2 环境脆弱性人为驱动力分析第35-36页
    3.3 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第36-40页
        3.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6-37页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7-40页
第四章 数据处理分析第40-53页
    4.1 评价指标数据源第40-41页
        4.1.1 数据源第40-41页
        4.1.2 空间数据坐标系第41页
    4.2 评价因子权重的测算第41-43页
        4.2.1 准则层相对目标层权重第41页
        4.2.2 指标层相对准则层权重第41-42页
        4.2.3 指标层相对目标层权重第42-43页
    4.3 各评价指标数据获取第43-48页
        4.3.1 基于遥感数据信息提取第43-46页
        4.3.2 基于土地利用和地形数据信息处理第46-48页
        4.3.3 基于统计数据信息分析第48页
    4.4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48-53页
        4.4.1 正相关指标处理第48-51页
        4.4.2 负相关指标处理第51-53页
第五章 不同评价模型应用对比分析研究第53-77页
    5.1 综合加权评价模型应用第53-56页
        5.1.1 综合加权模型计算脆弱度第53-54页
        5.1.2 脆弱性结果等级划分第54-56页
    5.2 指标指数评价模型应用第56-61页
        5.2.1 数据归一化处理第56页
        5.2.2 指标指数模型计算脆弱度第56-60页
        5.2.3 脆弱性结果等级划分第60-61页
    5.3 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第61-69页
        5.3.1 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脆弱度第61-68页
        5.3.2 脆弱性结果等级划分第68-69页
    5.4 评级结果比较与模型对比分析第69-77页
        5.4.1 不同模型脆弱度结果比较第69-75页
        5.4.2 不同评价模型对比分析第75-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论文的结论第77-78页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A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
下一篇:三轴应力状态对岩石Kaiser效应影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