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进入碳纳米管改性端口速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碳纳米管的基本特性第10-12页
    1.3 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第12-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15-17页
        1.4.1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4.2 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第17-28页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概念及特点第17页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流程第17-21页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第21-26页
        2.3.1 力场第21-22页
        2.3.2 电荷赋值第22-23页
        2.3.3 系综第23-24页
        2.3.4 温度控制方法第24-25页
        2.3.5 截断方法第25-26页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应用现状第26-27页
    2.5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介绍第27-28页
3 官能团种类及数目的影响效应第28-37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模型的构建及模拟计算第29-31页
        3.2.1 模拟体系的建立第29-30页
        3.2.2 模拟过程的描述第30-31页
    3.3 模拟的结果与讨论第31-36页
        3.3.1 密度分布第31页
        3.3.2 直径和端口官能团种类的影响规律第31-33页
        3.3.3 端口官能团数量变化的影响规律第33-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4 温度及电场的影响效应第37-46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模型的构建及模拟计算第37-39页
        4.2.1 模拟体系的建立第37-38页
        4.2.2 模拟过程的描述第38-39页
    4.3 模拟的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4.3.1 温度对碳纳米管端口速率的影响第39-40页
        4.3.2 电场强度对碳纳米管端口速率的影响第40-41页
        4.3.3 锂离子在碳纳米管内的自扩散系数第41-45页
    4.4 小结第45-46页
5 多因素耦合的影响效应第46-54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模型的构建及模拟计算第46-49页
        5.2.1 模拟体系的建立第46-47页
        5.2.2 模拟过程的描述第47-48页
        5.2.3 正交试验设计与安排第48-49页
    5.3 模拟的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5.3.1 不同因素影响程度的比较第49-50页
        5.3.2 不同水平的影响规律第50-53页
    5.4 小结第53-54页
6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0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环境影响的低温余热ORC系统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紫外光信号的高压电气设备放电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