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铰区耗能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地震设计方法第11-13页
        1.2.1 基于承载力设计法第11页
        1.2.2 基于损伤和能量设计法第11-12页
        1.2.3 能力设计法第12页
        1.2.4 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法第12-13页
    1.3 中外规范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规范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外规范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的耗能机制第17-29页
    2.1 框架柱的破坏形式第17-18页
        2.1.1 弯曲破坏第17页
        2.1.2 剪切破坏第17-18页
        2.1.3 粘结破坏第18页
    2.2 柱的延性影响因素第18-20页
        2.2.1 轴压比(n)第19页
        2.2.2 剪跨比(λ)第19页
        2.2.3 配箍率第19-20页
        2.2.4 材料特性第20页
    2.3 框架柱延性系数第20-22页
        2.3.1 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第20-21页
        2.3.2 位移延性系数第21-22页
    2.4 框架柱塑性铰区特征第22-25页
        2.4.1 塑性铰的形成第22-23页
        2.4.2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第23-25页
    2.5 框架柱塑性铰抗剪计算方法第25-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反复荷载下基于ABAQUS的框架柱塑性铰区抗剪有限元分析 20第29-39页
    3.1 ABAQUS软件简介第29页
    3.2 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29-33页
        3.2.1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第30-32页
        3.2.2 钢筋的本构关系第32-33页
        3.2.3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关系第33页
    3.3 框架柱模型形式的选择第33-34页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4-39页
        3.4.1 单元选择第34页
        3.4.2 材料参数第34-35页
        3.4.3 约束和加载方式第35-36页
        3.4.4 网格划分第36-37页
        3.4.5 求解计算第37页
        3.4.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框架柱塑性铰区的耗能机理分析第39-48页
    4.1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39-40页
    4.2 耗能能力评价第40-45页
        4.2.1 等效粘滞系数第40-42页
        4.2.2 能量耗散系数第42-43页
        4.2.3 退化率第43-45页
    4.3 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规范改进设计建议第48-59页
    5.1 国外规范塑性铰区剪切承载力设计第48-56页
        5.1.1 各国规范发展第48-49页
        5.1.2 构件延性及其设计反应谱第49-52页
        5.1.3 计算公式第52-54页
        5.1.4 差异分析第54-56页
    5.2 设计建议第56-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主要结论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连续多桩承台基础条件下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曲轴飞边输送线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