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体系 | 第16-18页 |
1.3.1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16页 |
1.3.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16页 |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1.3.4 土地稀缺性理论 | 第17页 |
1.3.5 生态环境理论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9-28页 |
2.1 醴陵市概述 | 第19-23页 |
2.1.1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2.1.2 城市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2.1.3 醴陵市土地利用现状 | 第22-23页 |
2.1.3.1 建设用地规模 | 第22-23页 |
2.1.3.2 土地供应情况 | 第23页 |
2.1.3.3 土地闲置、违法情况 | 第23页 |
2.2 层次分析法与多目标综合分析法 | 第23-25页 |
2.3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方法 | 第25-26页 |
2.4 集约度划分确定方法 | 第26页 |
2.5 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2.6 技术路线图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3.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28-34页 |
3.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8页 |
3.1.2 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 | 第28-29页 |
3.1.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9-31页 |
3.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3页 |
3.1.5 指标理想值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 醴陵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34-40页 |
3.2.1 评价指标现状值 | 第34-37页 |
3.2.2 评价指标集约值 | 第37-39页 |
3.2.3 土地利用集约度 | 第39-40页 |
3.3 指标层分析 | 第40-42页 |
3.3.1 生态指标层分析 | 第40页 |
3.3.2 社会指标层分析 | 第40页 |
3.3.3 经济指标层分析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4.1 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讨论 | 第42-43页 |
4.1.1 土地依赖性较大 | 第42页 |
4.1.2 土地投入产出率低 | 第42页 |
4.1.3 违法用地行为较普遍 | 第42-43页 |
4.1.4 规划的滞后性 | 第43页 |
4.2 对策讨论 | 第43-45页 |
4.3 展望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