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

基于焊接温度场解析模型的定点GTAW熔深检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GTAW焊接温度场解析模型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GTAW熔深/熔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熔池震荡检测法第19-20页
        1.3.2 超声波检测法第20页
        1.3.3 X射线检测法第20-21页
        1.3.4 红外线检测法第21-22页
    1.4 熔池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现状第22-27页
        1.4.1 主动视觉传感技术第22-25页
        1.4.2 被动视觉传感技术第25-27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试验系统第29-41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技术方案第29-30页
    2.3 三维熔池表面传感系统第30-39页
        2.3.1 激光视觉传感装置第30-33页
        2.3.2 图像处理方法第33-34页
        2.3.3 反射点特征识别第34-35页
        2.3.4 三维重构算法第35-39页
        2.3.5 凸出体积计算第39页
    2.4 焊接系统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定点固定电流GTAW熔深计算模型第41-55页
    3.1 焊接热过程分析第41-42页
    3.2 GTAW焊接温度场解析模型建立及求解第42-45页
        3.2.1 GTAW解析模型第42-44页
        3.2.2 解析模型求解方法第44-45页
    3.3 基于熔池上表面形貌的焊接温度场修正原理第45-47页
        3.3.1 X-Y方向修正第45-46页
        3.3.2 Z方向修正第46-47页
    3.4 工艺试验验证第47-53页
        3.4.1 试验条件第47-48页
        3.4.2 熔池上表面形貌检测第48-50页
        3.4.3 焊接温度场解析计算第50-51页
        3.4.4 修正焊接温度场第51-52页
        3.4.5 对比焊缝横截面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定点固定电流GTAW熔深计算模型可靠性及优化第55-70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工艺试验验证第55-60页
        4.2.1 工艺试验条件第55页
        4.2.2 熔池上表面形貌检测第55-57页
        4.2.3 焊接温度场解析计算第57-58页
        4.2.4 焊接温度场修正第58-60页
        4.2.5 对比焊缝横截面第60页
    4.3 计算方法可靠性研究第60-65页
        4.3.1 热源分布系数对计算可靠性的影响第61-62页
        4.3.2 计算方法可靠性预测模型第62-65页
    4.4 热源分布系数优化及鲁棒性分析第65-68页
        4.4.1 优化热源分布系数第65-68页
        4.4.2 鲁棒性分析第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定点变化电流GTAW熔深计算模型第70-88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变电流解析模型建立第70-76页
        5.2.1 解析模型推导过程分析第70-72页
        5.2.2 解析模型计算过程分析第72页
        5.2.3 变电流的解析模型推导第72-74页
        5.2.4 解析模型求解方法第74-76页
    5.3 工艺试验设计第76-77页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7-83页
        5.4.1 熔池上表面形貌检测第77-79页
        5.4.2 解析计算及修正焊接温度场第79-83页
        5.4.3 对比焊缝截面第83页
    5.5 多次试验验证第83-87页
    5.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基于历史温度场的熔深测量第88-103页
    6.1 前言第88页
    6.2 步进式焊接工艺介绍第88-89页
    6.3 试验验证第89-102页
        6.3.1 熔池上表面形貌检测第89-92页
        6.3.2 解析计算及修正结果第92-99页
        6.3.3 对比焊缝截面第99-101页
        6.3.4 焊缝上表面形貌第101-102页
    6.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创新点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个人简历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喷射沉积Al-Zn-Mg-Cu合金成分优化及热加工组织调控
下一篇:10Ni5CrMoV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