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多余度永磁同步电机及容错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容错电机发展现状第11-16页
        1.2.1 多相永磁容错电机第11-13页
        1.2.2 开关磁阻电机第13-14页
        1.2.3 双余度电机第14-15页
        1.2.4 横向磁通电机第15-16页
    1.3 电机容错控制技术发展现状第16-17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多余度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第19-3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互感绕组的电流可控性分析第19-21页
    2.3 多余度电机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第21-23页
        2.3.1 基本结构第21-22页
        2.3.2 工作原理第22-23页
    2.4 多余度永磁同步电机数学建模第23-28页
        2.4.1 定子磁链方程第23-25页
        2.4.2 定子电压平衡方程第25-27页
        2.4.3 电磁转矩方程第27-28页
    2.5 多余度控制系统分析第28-30页
    2.6 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第30-36页
        2.6.1 建立仿真模型第30-31页
        2.6.2 仿真分析第31-36页
    2.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分析和控制器参数优化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分析第37-47页
        3.2.1 匝间短路分析的意义第37页
        3.2.2 匝间短路的原理第37-39页
        3.2.3 故障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第39-47页
    3.3 控制器参数优化第47-50页
        3.3.1 参数优化的意义第47页
        3.3.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第47-48页
        3.3.3 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多余度电机伺服系统可靠性分析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第51-52页
    4.3 电机伺服系统故障分析第52-54页
        4.3.1 故障机理分析第52-53页
        4.3.2 故障树分析法第53-54页
    4.4 系统可靠性模型第54-59页
        4.4.1 电机可靠性模型第54-56页
        4.4.2 控制驱动器可靠性模型第56-59页
        4.4.3 电机伺服系统整体可靠性模型第59页
    4.5 电机伺服系统可靠性预计第59-64页
        4.5.1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可靠性预计第60-62页
        4.5.2 多余度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可靠性预计第62-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电机和硬件电路设计及实验验证第65-85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电机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第65-73页
        5.2.1 电机材料选择第65-66页
        5.2.2 电机主要尺寸及气隙长度设计第66页
        5.2.3 定转子槽极数和槽形选择第66-67页
        5.2.4 转子结构设计第67页
        5.2.5 永磁体设计第67-69页
        5.2.6 基于JMAG-Designer电磁仿真分析第69-73页
    5.3 硬件电路设计第73-74页
    5.4 实验验证第74-84页
        5.4.1 多余度电机实验与分析第75-78页
        5.4.2 控制系统实验与分析第78-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镁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