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色”的野性—论杜布菲的雕塑艺术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页 |
第一章“形”与“色”的概述 | 第7-8页 |
第一节“形”与“色”的内涵 | 第7页 |
1.雕塑中的“形” | 第7页 |
2.雕塑中的“色” | 第7页 |
第二节 杜布菲雕塑作品的“形”与“色” | 第7-8页 |
1.“形”的特点 | 第7-8页 |
2.“色”的特点 | 第8页 |
第二章 艺术家的艺术历程与观念 | 第8-12页 |
第一节 杜布菲的生活与艺术经历 | 第8-9页 |
第二节 杜布菲的雕塑作品列举 | 第9-12页 |
1.《艾米儿花园》 | 第9页 |
2.《四棵树》 | 第9-10页 |
3.《欢迎大游行》 | 第10-11页 |
4.《饶舌者》 | 第11页 |
5. 其他作品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杜布菲的内心本色 | 第12页 |
第三章 杜布菲雕塑的创新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一节 原生艺术的产生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原生艺术作品特征 | 第13页 |
第三节 杜布菲原生艺术的野性魅力 | 第13-14页 |
第四章 笔者的创作在形与色的语言的探索与启发 | 第14-16页 |
第一节 笔者的创作缘由 | 第14页 |
第二节 笔者雕塑创作的探索 | 第14页 |
第三节 对笔者创作的启发 | 第14-16页 |
结论 | 第16-17页 |
致谢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作者简介 | 第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