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学术史回顾 | 第8-11页 |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演进 | 第8-9页 |
·后现代旅游观的提出与理论特质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1-12页 |
·论文创新之处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2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2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旅游观 | 第14-19页 |
·后现代主义 | 第14-16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 第14-15页 |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中心理念 | 第15-16页 |
·后现代旅游观的阐述 | 第16-19页 |
·后现代旅游的基本表述 | 第16-17页 |
·后现代旅游的特征倾向 | 第17-19页 |
3 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的发展演变 | 第19-29页 |
·温泉旅游的内涵 | 第19-21页 |
·温泉的界定与分类 | 第19-21页 |
·何为温泉旅游 | 第21页 |
·温泉旅游发展简述 | 第21-23页 |
·国外温泉利用及温泉旅游发展简史 | 第21-22页 |
·国内温泉利用及温泉旅游发展简史 | 第22-23页 |
·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 | 第23-26页 |
·国外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演变 | 第24页 |
·国内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演变 | 第24-26页 |
·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的评价 | 第26-29页 |
4 后现代旅游观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 | 第29-43页 |
·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的组成要素 | 第29-36页 |
·理念的调整 | 第29-30页 |
·文化的挖掘 | 第30-32页 |
·产品的延伸 | 第32-33页 |
·服务的创新 | 第33页 |
·客源市场的细化 | 第33-34页 |
·营销方式的转变 | 第34页 |
·景观设计的认识 | 第34-35页 |
·温泉配角化 | 第35-36页 |
·后现代旅游观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 | 第36-38页 |
·"温泉+X"的大温泉开发模式 | 第36-37页 |
·民族本土化模式 | 第37页 |
·温泉生活化模式 | 第37-38页 |
·后现代温泉旅游探索性开发的实例——南昌市温泉城 | 第38-43页 |
·温泉城概况简述 | 第38-39页 |
·开发的基本思路 | 第39页 |
·开发的基本理念 | 第39-40页 |
·后现代温泉旅游的开发实践 | 第40-43页 |
5 研究结论及问题讨论 | 第43-45页 |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问题讨论及后续研究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