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本论文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本论文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大规模MIMO技术 | 第18-19页 |
1.3 全方向传输技术 | 第19-20页 |
1.4 5G新空口和小区搜索 | 第20-21页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1-22页 |
1.6 数学符号约定 | 第22-23页 |
第二章 5G-NR同步信号与大规模MIMO无线信道模型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无线帧结构与物理资源 | 第23-24页 |
2.3 下行同步信号 | 第24-28页 |
2.3.1 主同步信号 | 第24-27页 |
2.3.2 辅同步信号 | 第27-28页 |
2.4 小区搜索流程 | 第28-29页 |
2.5 大规模MIMO信道模型 | 第29-32页 |
2.5.1 无线信道的相干特性 | 第30-31页 |
2.5.2 无线信道的空间相关特性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大规模MIMO同步信号传输与时频同步方法 | 第33-61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大规模MIMO同步信号传输系统模型 | 第34-37页 |
3.2.1 同步信号传输模型 | 第34-35页 |
3.2.2 经典同步信号传输方法 | 第35-37页 |
3.3 均匀线阵的全向传输设计 | 第37-44页 |
3.3.1 信道模型 | 第37-38页 |
3.3.2 一维全向预编码传输模型 | 第38-40页 |
3.3.3 一维全向预编码矩阵设计 | 第40-42页 |
3.3.4 性能仿真 | 第42-44页 |
3.4 均匀面阵的全向传输设计 | 第44-52页 |
3.4.1 信道模型 | 第44-46页 |
3.4.2 二维全向预编码传输模型 | 第46-47页 |
3.4.3 二维全向预编码矩阵设计 | 第47-50页 |
3.4.4 性能仿真 | 第50-52页 |
3.5 基于全向预编码同步信号传输方法 | 第52-54页 |
3.6 大规模MIMO时频同步算法 | 第54-60页 |
3.6.1 符号定时算法 | 第55-56页 |
3.6.2 频偏估计算法 | 第56-58页 |
3.6.3 性能仿真 | 第58-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大规模MIMO原型验证平台和下行同步设计与实现 | 第61-91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大规模MIMO原型验证平台 | 第61-65页 |
4.2.1 硬件平台 | 第61-63页 |
4.2.2 基站侧USRP子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4.2.3 基站侧Bee7子系统设计 | 第64-65页 |
4.3 定标与定点化设计 | 第65-72页 |
4.3.1 全向预编码模块定标设计 | 第66-67页 |
4.3.2 接收时域信号定标设计 | 第67-68页 |
4.3.3 抗混叠降采样滤波器模块定标设计 | 第68-69页 |
4.3.4 分段互相关模块定标设计 | 第69-70页 |
4.3.5 峰值搜索模块定标设计 | 第70页 |
4.3.6 频偏估计模块定标设计 | 第70-71页 |
4.3.7 辅同步检测模块定标设计 | 第71页 |
4.3.8 定点链路性能仿真 | 第71-72页 |
4.4 全向预编码模块设计 | 第72-75页 |
4.4.1 下行解包模块设计 | 第72-73页 |
4.4.2 矩阵运算模块设计 | 第73-75页 |
4.5 下行同步模块设计 | 第75-87页 |
4.5.1 顶层模块设计 | 第76页 |
4.5.2 滑动搜索窗模块设计 | 第76-78页 |
4.5.3 抗混叠降采样滤波器模块设计 | 第78-81页 |
4.5.4 分段互相关模块设计 | 第81-82页 |
4.5.5 峰值搜素模块设计 | 第82-84页 |
4.5.6 状态机模块设计 | 第84-85页 |
4.5.7 频偏估计模块设计 | 第85-87页 |
4.6 资源消耗与同步硬件测试 | 第87-8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1页 |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