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全面抗战前后远东形势与沪宁美国侨民概况 | 第14-30页 |
2.1 暗流涌动中的远东和风起云涌中的中国 | 第14-20页 |
2.1.1 远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 第14-16页 |
2.1.2 沪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 第16-20页 |
2.2 沪宁美国侨民概况 | 第20-30页 |
2.2.1 沪宁美国侨民的人口和资产状况 | 第20-27页 |
2.2.2 美国在沪宁的护侨机构及力量 | 第27-30页 |
第3章 日本攻占沪宁期间对美国侨民权益之侵害 | 第30-52页 |
3.1 对美国侨民财产的破坏和劫掠 | 第30-34页 |
3.2 对美国侨民人身的限制和攻击 | 第34-38页 |
3.2.1 日本对美国侨民人身的限制和攻击 | 第35-37页 |
3.2.2 日美“阿利森事件”的交涉 | 第37-38页 |
3.3 对美国舰船“失误性”的武力攻击 | 第38-43页 |
3.3.1 帕奈号事件的发生 | 第40-41页 |
3.3.2 日美关于帕奈号事件的交涉 | 第41-43页 |
3.4 对美国侨民的难民救助行动的干扰与破坏 | 第43-52页 |
3.4.1 美国侨民的难民救助行动 | 第43-48页 |
3.4.2 日本对难民救助行动的干扰和破坏 | 第48-52页 |
第4章 美国对美国侨民权益受侵害的交涉与实质性应对 | 第52-59页 |
4.1 美国对侨民权益受侵害的交涉 | 第52-54页 |
4.2 撤侨政策的形成 | 第54-56页 |
4.3 撤侨行动的实施 | 第56-59页 |
4.3.1 第一阶段的撤侨行动 | 第56-57页 |
4.3.2 第二阶段的撤侨行动 | 第57-59页 |
第5章 美国侨民受害权益善后交涉的特点与影响 | 第59-62页 |
5.1 日美善后交涉的特点 | 第59-60页 |
5.2 日美交涉产生的影响 | 第60-62页 |
5.2.1 对美国的影响 | 第60页 |
5.2.2 对日本的影响 | 第60页 |
5.2.3 对中国的影响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