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2页 |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 第12-15页 |
2.1 对象选择及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2.1.1 病例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2.1.4 资料收集及分组 | 第12-13页 |
2.2 超声、乳腺摄影及病理学检查 | 第13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13-14页 |
纳入、排除及分组流程图 | 第14-1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5-24页 |
3.1 患者术后病理资料 | 第15-17页 |
3.2 非PND患者导管内病变和非导管内病变基本信息和临床表现 | 第17-19页 |
3.3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 第19页 |
3.4 导管内病变与非导管内病变影像特点(超声、乳腺X线摄影检查)分析 | 第19-2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4-2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4页 |
综述 | 第34-52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1.导管内病变的分类 | 第35-36页 |
2.导管内病变的病因及机制 | 第36页 |
3.导管内病变的临床特点 | 第36-37页 |
4.辅助检查的应用 | 第37-42页 |
4.1 乳腺彩超 | 第38-39页 |
4.2 乳腺X线摄影 | 第39-40页 |
4.3 乳腺磁共振检查 | 第40-41页 |
4.4 乳腺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 第41页 |
4.5 乳管镜 | 第41-42页 |
5.导管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 第42-44页 |
6.导管内病变的治疗方案 | 第44-45页 |
7.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