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基于rMPSP的牛泰勒虫病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1页
    1.1 病原学分类第14页
    1.2 生活史第14-15页
    1.3 流行区域第15-16页
    1.4 诊断方法第16-19页
        1.4.1 血涂片法第16页
        1.4.2 分子学诊断第16-18页
            1.4.2.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16-17页
            1.4.2.2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第17页
            1.4.2.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第17页
            1.4.2.4 反向线性印记技术(RLB)第17页
            1.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PCR)第17-18页
        1.4.3 血清学诊断第18-19页
            1.4.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18页
            1.4.3.2 补体结合试验第18页
            1.4.3.3 免疫胶体金快速层析技术第18-19页
    1.5 MPSP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反应原性检测第21-30页
    2.1 材料第21页
        2.1.1 主要仪器第21页
        2.1.2 虫株与血清第21页
        2.1.3 主要试剂第21页
    2.2 方法第21-25页
        2.2.1 中华泰勒虫基因组的提取第21-22页
        2.2.2 引物的合成第22页
        2.2.3 MPSP基因的扩增第22-23页
        2.2.4 PGEM-T-EASY/MPSP重组质粒的构建第23页
        2.2.5 PET-28A/MPSP表达质粒的构建第23页
        2.2.6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23-24页
        2.2.7 蛋白的纯化第24页
        2.2.8 蛋白的浓缩及浓度测定第24-25页
        2.2.9 反应原性分析第25页
    2.3 结果第25-29页
        2.3.1 MPSP基因的扩增第25页
        2.3.2 PET-28A-MPSP重组质粒的PCR及双酶切鉴定第25-26页
        2.3.3 PET-28A/MPSP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26-27页
        2.3.4 蛋白的浓缩及浓度测定第27-28页
        2.3.5 重组MPSP蛋白反应原性的分析第28-29页
    2.4 讨论第29-30页
第三章 MPS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鉴定第30-35页
    3.1 材料第30页
        3.1.1 主要仪器第30页
        3.1.2 主要试剂第30页
        3.1.3 抗原制备第30页
        3.1.4 实验动物第30页
    3.2 方法第30-32页
        3.2.1 抗体制备第30-31页
            3.2.1.1 实验动物准备第30-31页
            3.2.1.2 免疫前阴性血清采集第31页
            3.2.1.3 抗原乳化第31页
            3.2.1.4 抗原注射第31页
            3.2.1.5 免疫后血清第31页
        3.2.2 抗体的纯化第31-32页
        3.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MPSP抗体效价第32页
    3.3 结果第32-34页
        3.3.1 抗体的纯化第32-33页
        3.3.2 MPSP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第33-34页
    3.4 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牛泰勒虫病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第35-44页
    4.1 材料和仪器第35页
        4.1.1 主要仪器第35页
        4.1.2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35页
        4.1.3 血清与样品第35页
    4.2 方法第35-39页
        4.2.1 胶体金的制备第35-36页
        4.2.2 胶体金标记抗原最佳用量的确定第36页
        4.2.3 胶体金标记抗原最适PH的确定第36页
        4.2.4 金标抗原的制备第36页
        4.2.5 金标抗原工作浓度的确定第36页
        4.2.6 确定检测带及质控带的工作浓度第36-37页
        4.2.7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第37页
        4.2.8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应用及结果判定第37-38页
            4.2.8.1 待检样品处理第37页
            4.2.8.2 检测方法第37页
            4.2.8.3 结果判定第37-38页
        4.2.9 试纸条评价试验第38-39页
            4.2.9.1 特异性试验第38页
            4.2.9.2 敏感性试验第38页
            4.2.9.3 试纸条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第38页
            4.2.9.4 试纸条检测性能的评价第38-39页
    4.3 结果第39-41页
        4.3.1 胶体金标记抗原最适用量及PH的确定第39页
        4.3.2 试纸条检测带及质控带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第39页
        4.3.3 特异性试验第39-40页
        4.3.4 敏感性试验第40-41页
        4.3.5 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第41页
        4.3.6 检测性能的评价第41页
    4.4 讨论第41-44页
第五章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在野外样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第44-48页
    5.1 材料第44页
        5.1.1 血清样品第44页
        5.1.2 抗原、试剂第44页
        5.1.3 基因组及对照血清第44页
    5.2 方法第44-45页
        5.2.1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程序第44-45页
        5.2.2 间接ELISA方法检测程序第45页
        5.2.3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第45页
    5.3 结果第45-46页
        5.3.1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对野外样品的检测第45-46页
        5.3.2 RMPSP-ELISA方法对甘南地区野外样品的检测第46页
        5.3.3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与RMPSP-ELISA检测方法结果的对比第46页
    5.4 讨论第46-4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杂合体化合物OBP-1和OBP-2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牛副结核分枝杆菌多组分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