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自掺杂TiO2高效光催化还原CO2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第11-13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第11-12页
        1.2.2 光催化氧化第12-13页
        1.2.3 光催化还原第13页
    1.3 TiO_2光催化概述及其制备第13-17页
        1.3.1 TiO_2晶体第13-14页
        1.3.2 TiO_2光催化原理第14-15页
        1.3.3 气相法制备第15页
        1.3.4 液相法制备第15-17页
    1.4 TiO_2改性第17-20页
        1.4.1 贵金属负载第18页
        1.4.2 异掺杂第18-19页
        1.4.3 自掺杂第19页
        1.4.4 半导体复合第19页
        1.4.5 暴露高能面第19-20页
    1.5 等离子体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20-21页
        1.5.1 等离子简介第20页
        1.5.2 低温等离子产生第20-21页
        1.5.3 等离子的应用第21页
    1.6 CO_2的光催化还原第21-22页
        1.6.1 CO_2的光催化还原路径和产物第21-22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2-24页
        1.7.1 研究意义第22页
        1.7.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主要实验药品、仪器及测试方法第24-30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4-25页
        2.2.1 实验原料第24-25页
        2.2.2 实验仪器及型号第25页
    2.3 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第25-28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5-26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徽镜(SEM-EDS)第26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第26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26页
        2.3.5 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第26-27页
        2.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27页
        2.3.7 拉曼光谱(Raman)第27页
        2.3.8 润湿性测试第27-28页
        2.3.9 气相色谱仪(GC)第28页
    2.4 光催化测试装置及方法第28-30页
第三章 金红石TiO_2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第30-40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 实验方案第31页
        3.2.2 实验过程第31-32页
    3.3 实验结果第32-37页
        3.3.1 金红石型薄膜样品的形貌和结构第32-36页
        3.3.2 金红石薄膜样品的水润湿性第36-37页
    3.4 双层结构薄膜形成机理分析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高能活性面自掺杂二氧化钛及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催化还原CO_2性能的研究第40-52页
    4.1 引言第40-41页
    4.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4.2.1 实验方案第41页
        4.2.2 实验过程第41-43页
    4.3 实验结果第43-50页
        4.3.1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第43-46页
        4.3.2 样品的光学特性第46-47页
        4.3.3 样品的化学状态第47-49页
        4.3.4 样品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第49-50页
    4.4 理论部分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Ag纳米颗粒修饰的自掺杂TiO_2纳米棒薄膜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O_2应用的研究第52-64页
    5.1 引言第52-53页
    5.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5.2.1 实验流程图第53页
        5.2.2 实验方案第53页
        5.2.3 实验过程第53-54页
    5.3 实验结果第54-61页
        5.3.1 纳米棒薄膜的形貌特点第54-57页
        5.3.2 样品的光学特性第57-58页
        5.3.3 样品的表面化学状态第58-60页
        5.3.4 样品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第60-61页
    5.4 理论分析第6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个人简历第74-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裂槭与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
下一篇:Li+掺杂的NiO固溶体和NiO/CeO2、CeO2/NiO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