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 | 第5-7页 |
| 全文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前言 | 第14-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 第1部分 IIF-SSS及BP180 NC16aELISA法在BP诊断中的比较和分析 | 第18-26页 |
| 1.1 引言 | 第18页 |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2页 |
| 1.3 实验结果 | 第22-23页 |
| 1.4 讨论 | 第23-24页 |
| 1.5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 第2部分 IIF-SSS及DIF在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中的比较与分析 | 第26-42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 2.3 实验结果 | 第28-38页 |
| 2.4 讨论 | 第38-39页 |
| 2.5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第3部分 热分离法制备人表皮侧抗原及免疫印迹检测 | 第42-58页 |
| 3.1 引言 | 第42页 |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2-48页 |
| 3.3 实验结果 | 第48-53页 |
| 3.4 讨论 | 第53-56页 |
| 3.5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第4部分 BP180 NC16A和羧基端重组蛋白的制备 | 第58-71页 |
| 4.1 引言 | 第58页 |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8-65页 |
| 4.3 结果 | 第65-69页 |
| 4.4 讨论 | 第69-70页 |
| 4.5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第5部分 BP180 NC16A和羧基端表位检测及与CXCLLO相关性分析 | 第71-82页 |
| 5.1 引言 | 第71页 |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71-73页 |
| 5.3 结果 | 第73-78页 |
| 5.4 讨论 | 第78-80页 |
| 5.5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全文小结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84页 |
| 附: | 第84-94页 |
| 附1 论文相关综述 | 第84-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附2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91-92页 |
| 附3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 第92-93页 |
| 附4 在读期间参与的基金项目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