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 关于纳税服务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二、“营改增”与纳税服务的关联性 | 第17-26页 |
(一) 纳税服务概述 | 第17-19页 |
1. 纳税服务的相关概念 | 第17页 |
2. 纳税服务的内容 | 第17-18页 |
3. 纳税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二) 西方发达国家纳税服务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 第19-22页 |
1. 美国的纳税服务 | 第19-20页 |
2. 加拿大纳税服务经验 | 第20-21页 |
3. 英国纳税服务经验 | 第21页 |
4. 日本纳税服务经验 | 第21页 |
5. 优化纳税服务的可借鉴之处 | 第21-22页 |
(三) “营改增”的内涵与影响 | 第22-24页 |
1. “营改增”的内涵 | 第22-23页 |
2. “营改增”的影响 | 第23-24页 |
(四) “营改增”后基层国税机关纳税服务面临的新挑战 | 第24-26页 |
1. “营改增”后纳税人对改革成效存有疑虑 | 第24页 |
2. “营改增“后基层国税机关纳税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 第24-25页 |
3. “营改增”后试点纳税人还不适应新的税制管理模式 | 第25页 |
4. “营改增”后国地税信息共享矛盾依然存在 | 第25-26页 |
三、“营改增”新形势下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现状分析 | 第26-36页 |
(一) 东方市概况及东方市国税局“营改增”政策实施历程 | 第26-27页 |
(二) 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27-31页 |
1. “营改增”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 | 第27-28页 |
2. “营改增”后东方市国税局优化纳税服务实践探索 | 第28-31页 |
(三) “营改增”前后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满意度 | 第31-36页 |
1. 全面“营改增”后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2. 全面“营改增”前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3. 全面“营改增”前同全面“营改增”后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纳税服务满意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四、“营改增”新形势下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所存在问题 | 第36-45页 |
(一) 纳税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 第36-37页 |
1. 窗口设置不够充足 | 第36-37页 |
2. 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 第37页 |
(二) 纳税服务理念不够深入 | 第37-39页 |
1. 纳税服务理念缺失 | 第37-38页 |
2. 纳税服务内容单一 | 第38页 |
3. 纳税服务工作被动 | 第38-39页 |
4. 纳税服务公平缺失 | 第39页 |
(三) 办税流程不够简化 | 第39-40页 |
1. 办税程序复杂 | 第39-40页 |
2. 报送资料繁多 | 第40页 |
(四) 纳税服务评价制度不合理 | 第40-42页 |
1. 考核标准不科学 | 第41页 |
2. 考核认识不到位 | 第41页 |
3. 考核激励不及时 | 第41-42页 |
(五) 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42-43页 |
1. 信息办税运用程度低 | 第42页 |
2. 信息化体验较差 | 第42页 |
3.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 第42-43页 |
(六) 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够 | 第43-45页 |
1. 税务中介独立性不强 | 第43页 |
2. 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不高 | 第43-44页 |
3. 纳税服务组织类型不多 | 第44-45页 |
五、“营改增”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国税纳税服务的基本对策 | 第45-53页 |
(一) 增加纳税服务供给,满足服务需求 | 第45-46页 |
1. 合理扩大办税服务区 | 第45页 |
2. 科学设置办税服务窗口 | 第45-46页 |
3. 按需增设办税服务网点 | 第46页 |
4. 优化配置纳税服务人员 | 第46页 |
(二) 培养纳税服务人才,转变服务理念 | 第46-48页 |
1. 加强政治素质教育 | 第47页 |
2. 强化纳税服务理念 | 第47-48页 |
(三) 再造纳税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 | 第48-49页 |
1. 简化办税流程 | 第48页 |
2. 推行多元化办税方式 | 第48页 |
3. 精简涉税资料 | 第48-49页 |
(四) 完善纳税评价体系,保障服务质量 | 第49-50页 |
1. 建立纳税服务责任制 | 第49页 |
2. 加强绩效管理考核 | 第49-50页 |
3. 深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50页 |
(五) 注重信息成果运用,减轻办税负担 | 第50-52页 |
1. 实现已有数据的互联互通 | 第50页 |
2. 注重信息化数据的运用 | 第50-51页 |
3. 做好信息化系统培训 | 第51页 |
4. 深化国地税合作 | 第51-52页 |
(六) 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扩大服务主体 | 第52-53页 |
1. 强化社会中介服务 | 第52页 |
2. 加强与行业协会联系 | 第52-53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一) 结论 | 第53页 |
(二)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