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营改增”新形势下的基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研究--以东方市国税局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7页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研究背景第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 关于纳税服务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2.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4-15页
        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2. 研究内容第15页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1. 研究方法第15页
        2. 创新之处第15-17页
二、“营改增”与纳税服务的关联性第17-26页
    (一) 纳税服务概述第17-19页
        1. 纳税服务的相关概念第17页
        2. 纳税服务的内容第17-18页
        3. 纳税服务的发展历程第18-19页
    (二) 西方发达国家纳税服务的主要经验与做法第19-22页
        1. 美国的纳税服务第19-20页
        2. 加拿大纳税服务经验第20-21页
        3. 英国纳税服务经验第21页
        4. 日本纳税服务经验第21页
        5. 优化纳税服务的可借鉴之处第21-22页
    (三) “营改增”的内涵与影响第22-24页
        1. “营改增”的内涵第22-23页
        2. “营改增”的影响第23-24页
    (四) “营改增”后基层国税机关纳税服务面临的新挑战第24-26页
        1. “营改增”后纳税人对改革成效存有疑虑第24页
        2. “营改增“后基层国税机关纳税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第24-25页
        3. “营改增”后试点纳税人还不适应新的税制管理模式第25页
        4. “营改增”后国地税信息共享矛盾依然存在第25-26页
三、“营改增”新形势下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现状分析第26-36页
    (一) 东方市概况及东方市国税局“营改增”政策实施历程第26-27页
    (二) 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第27-31页
        1. “营改增”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第27-28页
        2. “营改增”后东方市国税局优化纳税服务实践探索第28-31页
    (三) “营改增”前后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满意度第31-36页
        1. 全面“营改增”后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基本情况第31-33页
        2. 全面“营改增”前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基本情况第33-35页
        3. 全面“营改增”前同全面“营改增”后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纳税服务满意对比分析第35-36页
四、“营改增”新形势下东方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所存在问题第36-45页
    (一) 纳税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第36-37页
        1. 窗口设置不够充足第36-37页
        2. 人员配置不够合理第37页
    (二) 纳税服务理念不够深入第37-39页
        1. 纳税服务理念缺失第37-38页
        2. 纳税服务内容单一第38页
        3. 纳税服务工作被动第38-39页
        4. 纳税服务公平缺失第39页
    (三) 办税流程不够简化第39-40页
        1. 办税程序复杂第39-40页
        2. 报送资料繁多第40页
    (四) 纳税服务评价制度不合理第40-42页
        1. 考核标准不科学第41页
        2. 考核认识不到位第41页
        3. 考核激励不及时第41-42页
    (五) 信息化程度不高第42-43页
        1. 信息办税运用程度低第42页
        2. 信息化体验较差第42页
        3.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第42-43页
    (六) 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够第43-45页
        1. 税务中介独立性不强第43页
        2. 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不高第43-44页
        3. 纳税服务组织类型不多第44-45页
五、“营改增”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国税纳税服务的基本对策第45-53页
    (一) 增加纳税服务供给,满足服务需求第45-46页
        1. 合理扩大办税服务区第45页
        2. 科学设置办税服务窗口第45-46页
        3. 按需增设办税服务网点第46页
        4. 优化配置纳税服务人员第46页
    (二) 培养纳税服务人才,转变服务理念第46-48页
        1. 加强政治素质教育第47页
        2. 强化纳税服务理念第47-48页
    (三) 再造纳税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第48-49页
        1. 简化办税流程第48页
        2. 推行多元化办税方式第48页
        3. 精简涉税资料第48-49页
    (四) 完善纳税评价体系,保障服务质量第49-50页
        1. 建立纳税服务责任制第49页
        2. 加强绩效管理考核第49-50页
        3. 深化考核结果的应用第50页
    (五) 注重信息成果运用,减轻办税负担第50-52页
        1. 实现已有数据的互联互通第50页
        2. 注重信息化数据的运用第50-51页
        3. 做好信息化系统培训第51页
        4. 深化国地税合作第51-52页
    (六) 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扩大服务主体第52-53页
        1. 强化社会中介服务第52页
        2. 加强与行业协会联系第52-53页
六、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一) 结论第53页
    (二)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改增实践下的江苏地方税体系建设探讨
下一篇:天津市和平区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研究